黄姜
别名
盾叶薯蓣
概述
(Dioscorea ZingiberensisC.H.Wright)又名黄姜,火头根。中国是盾叶薯蓣的原产地,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的记载。盾叶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Dioscrea.L)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版)收载,其根茎中薯蓣皂苷元(disogenin)(俗称皂素)的含量为1.1%~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类(steroid hormone)药物和甾体避孕药(steroid prophylactic)的重要医药化工原料。以根状茎入药,中医学认为其性味甘、苦、凉,具有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可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风湿腰痛,痈肿恶疮,跌打扭伤,蜂蜇虫咬,同时具有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降血脂等功效,也有降低胆固醇、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产地分布
河南、陕西、湖北
生态环境
不同的气候、海拔及地形条件下,盾叶薯蓣分布差异明显。一般低山河谷具有显著的冬暖特点,是其主要分布地带;而在1500m 以上的寒冷高山则很少有分布。朱延钧等将盾叶薯蓣的垂直分布区分为3个段研究,发现在海拔450m以上区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李朝阳等研究认为,盾叶薯蓣皂苷元含量与居群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海拔高度,且位于500~700m 海拔范围居群的皂苷元含量相对较高,而高于或低于该海拔范围的居群皂苷元含量都不高。与徐成基分析的结果一一皂苷元含量高的样品都在海拔 400~700m之间基本相同。
生长习性
为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坡面,而在阴坡或光照条件差的地方,分布较少,要求年日照时数为1750~2000 h。
生长周期
两年生。
采收加工
黄姜的采挖周期两年为宜,产量及皂甙含量均达最高期。采挖季节一般选在秋后的枯萎期。采挖后将健壮幼嫩的根茎苞切下来(切时要带5厘米以上的老根)作种,播种前用硼溶液浸种处理,再用草木灰消毒种子切面,然后贮存于阴凉处,待整好地后立即播种,其余老根基作商品。
形状规格
根茎类圆柱形,常具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cm。表面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粉质,断面桔黄色。味苦。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甘、苦,凉。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民间反映根茎有滋补作用,但食用过量能引起头昏、眼花等中毒症状;捣烂的根茎可以毒鱼。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痈疖早期未破溃,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宜忌]《全展选编外科》:"皮肤已破烂及脓已形成者忌用。"
[选方]治各种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阑尾炎:鲜盾叶薯蓣根茎二至三两,研末与凡士林适量混合调匀,每日一次外敷患处;亦可与菊叶、次黄连或苦参适量,共捣外敷。
种植技术
黄酱学名盾叶薯蓣,药用植物,主要是利用其根壮茎提取皂素、双烯,黄姜学名盾叶薯蓣,药用植物,主要是利用其根壮茎提取皂素、双烯,以及合成多种激素药物,植物形态:地上着生藤蔓,攀缘性强,地下着生根壮茎(块姜)。该物种雌雄异株,异花授粉,雌株花序结三菱蒴果,6粒种子。黄姜性喜温暖,耐荫蔽,忌直光,忌水渍,忌荒芜,忌氯肥,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格。目前在大田生产上,较普遍的是采用根壮茎繁殖。
一、商品姜生产(根壮茎繁殖法)
1、选留种姜及种姜处理。一是从收获商品姜中选留幼嫩的根壮茎作种;二是从种子育苗圃中获得;三是从以根茎切芽作为材料、繁育种姜的培养圃得来。选留种姜的标准:要求新鲜粗壮、芽-眼饱满,种姜长6.6厘米,有2个龙头,毛须吸收根多,无病虫害危害。对于"寡子"不能留种。在切下种芽后,将其晾晒1-2个小时,使切面水分晾干,以湿沙贮藏。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先用0.2%。硼砂溶液浸泡种姜2小时,再用草木灰拌种后播。
2、开园整地及施足底肥。种黄姜的地块,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质壤土为佳,沙土次之,粘土较差。平地开园整地要深耕细耙,整平土地后,起沟筑垄,整成0.66米宽的垄面,并使沟、渠连通,排水方便,坡地开园、整地要按照等高线作埂,筑成反坡形的等高壕,活土层达到0.5米以亡,种植带垄面达到0.66米宽,使沟与拦山渠、排水沟相通。
要施足底肥,以农家肥料为主;以化肥为"辅",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担,草木灰50公斤,并可适当加施尿素,过磷酸钙等速效性化肥。忌施氯肥:
3、适时播种及合理密植。春播:3月至4月上中旬。秋播: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密度:株行距0.26米x0.33米。播种穴深8.25-9.9厘米,做到深穴浅盖芽头向上,根毛舒展。先覆盖种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覆一层薄土,稍加压实。每667平方米用种姜150公斤-250公斤,确保每667平方米有6000-8000株的个体。种姜的个体要求大于25克。通过栽培膨大增生的系数要大于10以上。
4、架式栽培,黄姜播种出苗后,要及时搭架,扶苗上架,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搭架材料以毛竹杂树条为好,竿长1.5米为宜,立竿要插稳,横竿要扎紧,人字交叉形。可提高株产量1.5-3倍。
5、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防止草荒。要按照生育期及时追肥,促进生长,前期3-6月为营养体生长期,以追施人粪尿、尿素等氮素肥料为主。后期7-10月以增施磷钾肥为主,促进根壮茎膨大,并结合根外施肥。
6、适时收获。一般栽培2年,可以收获,但以栽培3年后平均年产量为最高。一般是后秋、冬初挖姜,但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盛花期为最高,如过早挖取不仅限制产量,而且会减少再生产的种姜数量。收获后,除去根茎的泥沙、根毛,切片晒干或晾干。切不可用水洗根茎,以免降低质量。
二、根壮茎芽头"二级"苗圃培育
二级姜种培育,也可称为"种茎无性繁殖",就是在商品姜处理时,所择出的根壮茎的单个芽头(龙头)经栽1年后,再作为种姜用于大田生产。种子处理以及栽培管理方法同于商品姜生产程序。因群体密度大,要求施肥量高|倍以上。春季播种期宜提前在2月下旬至3月。实行高密度栽培,每667平方米播种2万-3万株。株距6.6厘米,行距0.26米-0.33米。三、黄姜种子育苗
1、种子采集。黄姜种子10月至11月下旬陆续成熟,成熟的蒴果、种荚变蓝黑或紫褐色,表面披灰白色粉状,三菱(三室),6粒种子,成熟种子为栗褐色,种子边缘着生环形膜翼。种荚易开裂,种子随风飞,要分期分批采收,采收后不脱粒,用透风的筐子,贮藏于干燥处保管。采种要有计划,种子千粒重7克,如以大田姜每667平方米1万窝、每窝播2-3粒种子计算,需黄姜种子200克。
2、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脱粒、晒种,以提高种子温度,然后将种子以温水浸泡24小时(约30-E),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滤去水分。浸种后,用20x10溶液浓度的"920''浸种15分钟,然后进行催芽。种子发芽,需18-2fie的温度,经15-25天出苗。可以利用塑料大棚控温进行黄姜种子的催芽育苗,以缩短发芽期和提高发芽率。
3、播种期。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种子育苗的最佳播种期,但在有设施栽培的条件下,尽可能提早播种,增长有效生育期。
4、圃地育苗与容器育苗。小苗移栽:一般用种子250克,苗床3平方米,所育小苗可栽植种圃667平方米,约4万株。容器育苗:每个容器播种2-3粒。可在生长季节随时出圃栽植,提高成活率。圃地与容器育苗应撑握如下要点:
(1)选择肥沃、疏松的园土作为苗床和容器培养土,不需强调施肥。种子出苗后,加强迫肥管理,并在移植时施足底肥。
(2)播种要浅,盖种宜薄,基本上就是表土播种,播后要喷水保湿,设网遮阳。
(3)苗圃植株密度特大,搭架可以用打椿、拉绳、吊蔓,或是以打椿、架杆、吊蔓等办法加以解决。
种子实生苗当年播种,根壮茎平均可达25克重,如2年后收获,平均每窝可收根状茎2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