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
别名
枯茗、孜然芹
概述
孜然又名安息茴香,维吾尔族称之为“孜然”,来自于中亚、伊朗一带,新疆是我国孜然的唯一产区,主要产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阿克苏等地。其籽实长4.5-6毫米,宽1-1.5毫米左右富油性,含浓烈香味,外皮呈青绿或黄绿色。它主要用于调味、提取香料等,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风味极为独特,富有油性,气味芳香而浓烈。孜然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产地分布
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我国新疆有栽培。苏联、地中海地区、伊朗、印度及北美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
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除果实外)光滑无毛。叶柄长1-2厘米或近无柄,有狭披针形的鞘;叶片三出式2回羽状全裂,未回裂片狭线形,长1.5-5厘米,宽0.3-0.5毫米。复伞形花序多数,多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直径2-3厘米;总苞片3-6,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膜质,白色,顶
端有长芒状的刺,有时3深裂,不等长,长1-5厘米,反折;伞辐3-5,不等长;小伞形花序通常有7花小总苞片3-5,与总苞片相似,顶端针芒状,反折,较小,长3.5-5毫米,宽0.5毫米;花瓣粉红或白色长圆形,顶端微缺,有内折的小舌片;萼齿钻形,长超过花柱;花柱基圆锥状,花柱短,又开,柱头头状,分生果长圆形,两端狭窄,长6毫米,宽1.5毫米,密被白色刚毛;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微凹。花期4月,果期5月。
采收加工
5月果熟时,将植株收回,晒干,除去杂种,留取果实备用。
性味功能
功效分类:散寒止痛药、理气调中药
性味:味辛、性温
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孜然种植选择通风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盐碱含量低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宜前茬以小麦、玉米、番茄、棉花为宜,忌胡麻和瓜类。前茬作物收后,深翻土地,秋季结合秋耕耙耱保墒,灌秋水或冬水。第2年早春解冻时整地,要求地块大小以1亩左右为宜,超过1.3亩的地块加活埂,成“田”字形;要求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若水口和地块落差大,要沿水口开毛渠,让水在浇灌时沿毛渠多水口进地,以减缓水流速度,保证灌水均匀。在地角处备足粒小、无盐碱、无草籽的干净沙子(8~10m3/亩)。
科学施肥
结合秋翻整地,亩施农家肥3~4m3。播种前结合春季整地,一次性亩施入磷酸二铵10~20千克或过磷酸钙40千克,耙地25cm深。杂草多的地块,在播种前7~10天,每亩用48%乐胺乳油200克,加水30千克喷洒在地表,及时扒入土中,以杀灭杂草。为预防病害,可在播种前2~3天,每亩用绿亨1号50克加水30千克,喷施地表,深耙10~20cm,进行土壤处理。土内施药也可以将药液喷在细沙上,制成药沙,沙的干湿以手捏撒开不结团为宜,均匀撒于地表并耙耱。切忌施药不匀或用药过量,以免造成药害伤苗。
选种播种
品种选择
选购大粒种子时,要选颜色暗绿、籽粒饱满、成熟度好、发芽率80%以上,无杂质、无病虫害的种子。自留种,要求留色泽鲜艳、抗病性好(从重病田选留健康种)、生长势强、植株健壮、果穗多、粒大粒饱、自然成熟的优良种子。
为杀灭部分种传病菌和促进早出苗,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并不停搅拌,除去浮出水面的秕粒和杂质,然后在常温下浸泡8-12小时,将沉底的种子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后用沙子拌令后播种。
适期播种
孜然川区一般在3月底播种,民乐、山丹一、二类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播种有3种方法,根据条件任选一种即可。
撒播:在无风天,将种子人工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盖沙1-1.2厘米。种前墒情较差者,可在覆沙后灌水1次,待表皮发白时疏松土表,以利全苗。
条播:先把种子和沙子充分混匀,放入种子箱,然后用播种机按行播种。为了保证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控制在2-2.5厘米,行距10-15厘米,播后耱平地表。
地膜种植:用1.45米的地膜,播前5-7天铺好地膜,使地充足,地膜贴地,用人工辊桶穴播,穴深1.3-2.5厘米,穴距10厘米。有效膜面控制在1.3米,中间种1行甜菜,两边各种4行孜然,共8行,行距15厘米。播种后,穴孔盖沙,即可确保种子发芽,也可保证穴孔和膜孔不错位。
以上几种方法下种量均控制在1.5千克/亩。为适当遮荫、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效益,孜然还可和玉米、茴香、柴胡等作物套种。
发展前景
经济价值
孜然具有一定的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食品具有防腐作用,可用于食品防腐。
营养价值
孜然籽具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还含有丰富的钙、铁、镁、钾、锌、铜、磷等7种矿物元素。每2克孜然中,含钙20毫克、磷10克、铁1.3毫克、钾38毫克和镁8毫克。孜然可利尿、镇静、缓解肠胃气胀并有助于消化。
药用价值
孜然具有醒脑通脉、降火平肝等功效,能袪寒除湿,理气开胃,袪风止痛。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月经不调均有疗效。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将果实研末,用作食品中的调料,果实也可入药,治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