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别名
奥勒冈草、俄力冈叶、披萨草、蘑菇草。
概述
牛至,为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药。美国农业部的“植物化学和植物物种学”背景资料表明,牛至含有30多种抗菌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生素和药物生长促进剂。
产地分布
江苏、安徽、浙江、新疆、甘肃、河南、陕西至江南各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叶具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
牛至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显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开张,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平顶。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3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路旁。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西藏等地。
生物学特性
牛至含有30多种抗菌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生素和药物生长促进剂。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采收 鲜叶、嫩尖整个季节都可收获,但作为提炼香精油栽培的,一个季节可采收2--3次,需选择晴天、温度、无露水时采收。
性味功能
味辛;微苦;性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大剂量用至15-30g;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种植技术
用种子繁殖的,在北方地区,一般于早春2月温室内播种育苗,1一2周发芽,4月底定植到露地。秋天将根挖起,移入温室内或在露地覆土护根以利越冬。在温暖地区,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种子繁殖,芽率较低,一般只有50%左右,生产上多用无性繁殖;分株繁殖的,于早春或晚秋进行,挖起老根,选择较粗壮并带有2一3个芽的根剪开,即可种植;扦插繁殖的,用穴盘育苗,在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穴盘选用128孔的即可,介质为草炭:蛭石为3:1的混合物,选新鲜、粗壮、6-8厘米的茎段,于介质内养根,注意保持介质湿润,苗成后即可定植。为了保证周年供应,可以于温室内周年生产。扦插繁殖牛至,也可用水培法育苗。将选好的插穗,直接插在栽培板的孔中,为防止枝条在孔中松动,可以用海绵块塞上。栽培板上的孔距是8厘米x12厘米。栽培床中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营养液,但无论是清水还是营养液都应该是流动。大约1一2周,扦插的枝条缓过苗来,并长出新根,即可定植。水培育苗,更易生根。
栽培技术
(1)整地、作畦、施肥 雨水多的地区宜用高畦,在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及耕作灌溉等习惯,一般做成平畦栽培,在平畦边开低于畦面的排灌沟,便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水。畦宽1.3米。施足底肥,尤其是在保护地栽培的牛至,因生长期长,采收期长,每次采收一定数量的叶片后,都要带走一部分养分。
(2)管理牛至定植株行距为30厘米x50厘米。其长势旺盛,管理比较粗放,但在定植后小苗期要进行锄草,干旱时,适时灌溉,秋收后培肥。植株现花时,将枝剪为10厘米左右,适施薄肥,以刺激新枝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