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
别名
英文名:Northeast Giant Black Chafer.
拉丁文名:Larva Holotrich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别名:蝜、蛸蛴、应条、地蚕、蟹齐、乳齐、土蚕、老母虫、核桃虫。
概述
本品为鳃金龟科齿爪腮角金龟属动物东北大黑鳃金电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神农本草经》载:"蛴螬,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反行者良。"《本草图经》称:"蛴螬,今处处有之。《尔雅》所谓FEI,蛴螬。郭璞云,在粪土中者是也。而诸朽木中蠹虫,形亦相似,但洁白于粪土中者,即《尔雅》所云:蝤蛴,蝎;又云:蝎;又云:蝎,桑虫。郭云在木中虽通名蝎,所在异者是此也。苏恭以为入药当用木中者,乃与《本经》云生积粪草中相戾矣。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虫条,桑虫即也,与此主疗殊别。今医家与蓐妇下乳药用之,乃是掘粪土中者;其效殊速,乃知苏说未可据也。"《纲目》曰:"蛴螬,其状如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生树根及粪土中者,外黄内黑,生旧茅屋上者,外白内黯,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久则羽化而去。"
产地分布
本品出产于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形态特征
东北大黑鳃金龟,体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长16.2-21mm。头部密布刻点。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面有细刻点。鞘翅有纵隆线各3-4条,前足外侧有尖齿3个,内侧有一端棘,跗节末端节最长,爪1对,呈叉状。
生态环境
成虫栖于土中昼伏夜出,幼虫栖于3-6cm深的土内,成虫和幼虫均为植物性。
生长习性
成虫栖于田土中,昼伏夜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群出现,至10月上旬绝迹。麦收前,多在麦和向日葵上交尾,取食;夏播后转至大豆和粟上交尾,取食。雌虫交尾后产卵于土中,旋即死亡。蛴螬生活于3~6厘米深的土内,咬食作物的根部。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5-8月间翻士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形状规格
整体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成半环状,长3-4cm,宽0.6-1.2cm。黄褐色、棕黄色或类白色。全体有轮节,头部较小,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短而细。体轻,体壳薄,硬而脆,易破碎,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味微咸。以完整、条大、色黄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咸,性微温,有毒。归刚进。有破瘀,散结,止痛,解毒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折伤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痈肿,丹毒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