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2025-02-06 11:41:45 内容管理员 5

概述

直立常绿灌木,高可达3m,具乳汁,茎下部枝条有圆形淡黄色皮孔,上部枝条有棱。单叶对生或3~4叶轮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长4~16cm,宽1~3cm。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花冠高脚碟形,白色,花冠筒内有许多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西南、华南及台湾等省区。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西江。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3米;多枝,树皮灰白色;幼枝绿色,被稀疏的皮孔,直径约5毫米;节间长1-5厘米。叶膜质,干时淡绿色,3-4叶轮生,稀为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稀披针形,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渐尖,长2.6-16厘米,宽0.3-3厘米;叶面中脉扁平或微凹,叶背则凸起,侧脉弧曲上升,无皱纹;叶柄长0.5-1厘米。

伞形式聚伞花序,生于上部的小枝的腋间;总花梗长2-6厘米;花小,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中部膨大,长10-18毫米;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的中部,花药背部着生,花丝短而柔弱;花盘环状,长约为子房之半;子房由2个离生心皮所组成,一半埋藏于花盘内,花柱圆柱状,柱头棒状,基部有一环状薄膜。

核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0.5厘米,由绿色变暗红色,然后变成紫黑色,种子具皱纹;胚小,子叶叶状,胚根在上。花期2-10月,果期4月-翌春。

生态环境

一般生于林边、丘陵地带的林中或溪边较潮湿的灌木丛中。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土壤以肥沃、疏松、湿润的砂壤上及壤土较好。

性味功能

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种植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育苗移栽。

种子繁殖:

于9~10月采收成熟果实,用水浸泡1d,搓烂果肉,洗出充实种子,用湿沙混合贮藏。3~4月播种、每1hm2用种子90~112.5kg。出苗后,在5月、7月、9月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培育1年,即可定植。

扦插繁殖:

于2~3月,选健壮枝条,剪成20~23cm的插条。每根插条要具有2~3个节。在苗床培育1年,即可定植。春、秋季均可定植,按行窝距各约67cm挖窝,每窝栽苗1株,栽后淋水。

田间管理:

栽植第1年的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第2年植株封畦后,只在春、冬季各进行1次,第3年在春季进行1次。施肥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第1年施肥3次,第2年施肥2次,第3年施肥1次。春、夏季施人畜粪水,每次每1hm2施15000~30000kg;秋、冬季除用人畜粪水外,增施过磷酸钙和火灰,施后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