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麦
别名
巨句麦、大兰、山瞿麦、瞿麦穗、南天竺草、麦句姜、剪绒花、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
概述
本品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地上部分。《本草经疏》载:"瞿麦,苦李能破血,阴寒而降,能通利下窍而行小便,故主关格请癃结小便不通因于小肠热甚者。寒能散热,辛能散结,故决痈肿。除湿热,故明目去翳。辛寒破血,故破胎堕子而下闭血也。去肾家热,故云养肾气。逐膀脱邪逆者,亦泄湿热故也。湿热客中焦,则清浊不分而为为霍乱,通利湿热,则霍乱自解矣。"《本草正义》述:"瞿麦,其性阴寒,泄降利水,除导湿退热外,无他用。《本经》谓其阴日去翳,《别录》谓其养肾,则邪热情而真阴复,非通利之品果能养阴也。出刺、决壅、堕胎,其力猛矣。《别录》又称其主霍乱,则湿热内阻,渭浊不分者,以为分泄逐湿之用,非主阴寒之霍乱也。《日华》谓其主五淋,月经不通;景岳谓合凉药亦消眼目肿痛,合血药则通经被血下胎,宣导下焦湿热;石顽谓利小便之君药;《日华》又谓其叶主痔漏泻血,捣敷肿毒浸淫疮,无一非清热利导之用,然必实有实热壅滞者为宜。寇宗谓专通小肠,若心经有热而小肠虚者勿用,辨别最为清澈。石顽亦谓妊娠产后小便不利及脾虚水肿者禁用。按,又有老人虚人气化不利而为癃闭溲少等症,亦非湿热蕴积,治宜宣化气分,五苓、八正,徒耗津液,皆为禁药。"
产地分布
瞿麦主产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石竹主产于东北各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亦产。
形念特征
1、瞿麦,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丛生,直立,无毛,上部二歧分枝,节明显。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9cm,宽1-4mm,先端渐尖,基部成短鞘状包茎,全缘,两面均无毛。两性花;花单生或数朵集成稀疏歧式分枝的圆锥花序;花梗长达4cm;小苞片4-6,排成2-3轮;花萼圆筒形,淡紫红色,长达4cm,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边缘膜质,有细毛;花瓣5,淡红色、白色或淡紫红色,先端深裂成细线状,基部有长爪;雄蕊10;子房上位,1室,花柱2,细长。蒴果长圆形,与宿萼近等长。种子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2、石竹,与瞿麦相似,主要区别为:苞片卵形、叶状披针形,开张,长为萼筒的1/2,先端尾状渐尖;萼筒长2-2.5cm,裂片宽披针形;花瓣通常紫红色,喉部有斑纹和疏生须毛,先端浅裂成锯齿状。花期4-8月,果期5-9月。
生态环境
1、瞿麦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林下;
2、石竹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草丛中。
生物学特性
1、瞿麦的带花全草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花色甙(anthocyanin) 等[1,2]。
2、石竹的带花全草含具抗癌治性的花色甙和黄酮类化合物[3,4]。还含2个三萜皂甙:石竹皂甙(dianchinenoside) A、B [5],1个吡喃酮甙:瞿麦吡喃酮甙(dianthoside)[6]。花含丁香油酚(eugenol) ,苯乙醇(phenylethyl alcohol),苯甲酸卡酯(benzyl ben-zoate),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水杨酸卡酯(benzyl sancy-late) [7]。此外,同属植物变色石竹的带花全草主含黄酮类化合物:金圣草素-6-顺式-α-D-吡喃葡萄糖甙(chrysoeriol-6-syn-a-D-glucopy-ranoside),金圣草素-6-反式-α-D-吡喃葡萄糖甙(chrysoerol - 6-anti-a-D-glucopyranoside)[8]。长萼石竹的带花全草土含具有镇痛和抗肝损伤活性的三萜类:瞿麦皂甙(dianoside)A、B、C、D、E、F、G、H、I,赤豆皂甙IV(azukisaponinIV) [9-12]。还含3,4-二羟基-5-甲基-二氢吡喃(3,4-dihydroxy-5-methyldihydropyran),4-羟基-5-甲基-二氢吡喃-3-0-β-D-葡萄糖甙(4-hydroxy-3-methyldhydropyran-3-O-β-D-glucoside)[13]。
生长习性
喜温暖潮湿环境,耐严寒。宜在肥沃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中种植。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夏、秋季花未开前采收。栽培者每年可收购2-3次。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土,晒干。
形状规格
1、瞿麦,茎圆柱形,长30-60cm,节部膨大;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略有光泽,无毛。叶多皱缩,对生,黄绿色,展平后叶片长条披针形,长2-7cm,宽1-4mm;叶尖稍反卷,基部短鞘状抱茎。花棕紫色或棕黄色,长3-4cm,单生或数朵簇生;具宿萼,萼筒长2.5-3.5cm,约为全花的3/4;萼下有小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4,先端急尖或渐尖,外表有规则的纵纹;花瓣先端深裂呈流苏状。茎质硬脆,折断面中空。气无,味甘。
2、石竹,茎直立,圆形,有分枝,长30-50cm;完整叶条状披针形,长2-9cm,宽2-7mm;萼筒长1-2cm,约为全花的1/2;萼下有数枚小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2,先端尾状渐尖,覆瓦状排列;有时可见皱缩的花瓣,棕紫色或棕黄色,先端浅裂呈锯齿状。茎质硬脆,折断面中空。气弱,味微甜。均以色青绿,花未开放者为佳。
性味功能
苦,性寒。归心,肝,小肠,膀胱经。具有利小便,清湿热,活血通经广西。治于小便不通,热淋,血淋,石淋,闭经,目赤肿痛,痈肿疮毒,湿疮瘙痒等症状。
药理作用:对泌尿系统的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抗生育作用,防石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 瞿麦茎圆柱形,上部有分枝,长30~60cm;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光滑无毛,节明显,略膨大,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叶片呈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枝端具花及果实,花萼筒状,长2.7~3.7cm;苞片4~6,宽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黄色,卷曲,先端深裂成
丝状。蒴果长筒形,与宿萼等长。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石竹萼筒长1.4~1.8cm,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2;花瓣先端浅齿裂。
[鉴别]
(1)本品粉末绿黄色或浅绿棕色。纤维多成束,边缘平直或波状,直径10~25(~38) μm;有的纤维束外侧的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7~35μm,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花粉粒类圆球形,直径31~75μm,具散孔,表面有网状雕纹。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瞿麦对照药材和石竹对照药材各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
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正丁醇-丙酮-醋酸-水(2:2:1:1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瞿麦对照药材或石竹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段。茎圆柱形,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节明显,略膨大。切面中空。叶多破碎。花萼筒状,苞片4~6。蒴果长筒形,与宿萼等长。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
[鉴别]
[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经闭瘀阻。
[用法与用量]9~15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