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
别名
虫花、蝉花。
概述
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 Sching寄生在蝉科蛾蝉属昆虫山蝉 Tibicenflammatus (Distant)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收载。
产地分布
浙江的奉化、鄞县、龙游、衢县、临海、武康、安吉为主产。四川的雅安、长宁、江安、峨眉以及云南、福建等省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虫形似黑蚱,而稍细长。色赤褐,复眼1对,3枚状,横生突出,腹背两侧有白粉,翅透明,稍黄。鸣器长形,色淡黄。
生态环境
山区竹林泥土中。
采收加工
5~6月子座露于土面时,采挖子座及幼虫尸体。烈日晒干,必须晒至全干,否则易发热腐烂。新鲜时菌腥气味很重。
贮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形状规格
虫体长椭圆形,似蜂銳,长3~4cm,直径1~1.5cm。棕黄色或灰褐色,外被灰白色菌丝。断面实心,黄白色,质松软。头部具灰黑色或灰白色孢梗束(子座),分支或不分支,长约2.5cm,弯曲或扭曲,质脆易断。气腥,味鲜。以虫体大、肥壮、外黄内白、子座灰白粗壮、无泥者为佳。
现行规格:统货不分等级。历史规格:分头水花每千克720只,二水花每千克800只以上。
性味功能
同蝉衣。但能止疟及治小儿夜啼,心悸。多销出口及广东,作滋补食品。
真伪鉴别
1.蝉花:蝉科蚱蝉属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lata Fabricius的幼虫,在土中蛰居,被麦角菌科虫草真菌属蝉棒束孢菌Isaria cicadae Mia.寄生。详见蝉蜕项下。药材形状与金蝉花类似。唯虫体及子座外色灰褐。与金蝉花通用,但质地较金蝉花为次。
2.小蝉花:蝉科蟪蛄属昆虫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Fabricius)的幼虫,在土中蛰居,被麦角菌科虫草真菌属小蝉草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et.Br寄生。头部生出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药材形状类似金蝉花,唯虫体较小。广东、福建也作蝉花使用。
发展前景
供需情况:
金蝉花情况与金蝉衣相同,主要为出口及广东需要,上海已不经营。成都药材市场货源很多,购销渠道尚不畅通。金蝉花多作食品,其味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