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2024-12-14 15:46:06 内容管理员 24

别名

天门冬、明天冬、大当门根等,

概述

天冬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天冬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陶弘景于《本草经集注》中,引《桐君采药录》曰:"天冬: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暴干,犹脂润难捣,必须切薄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葛洪的名著《抱朴子》载:"天门冬: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本草衍义》亦载:"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不神,其可得乎?"说明古人对天门冬植物来源、药材加工的认识是相当精确的,与现代研究颇为接近。

产地分布

天冬野生资源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山西.安徽、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浙江、江西亦有分布。产于贵州仁怀、湄潭、赤水、习水、凤岗、黔西、大方、金沙、织金、威宁、水城、盘县、普安、望漠、安龙、都匀、独山、平塘、龙里、惠水、紫云、清镇、榕江、沿河、德江;四川酉阳、彭水、古、黔江、开县、武隆、涪陵、盐源、喜德、木里、巴塘、邻水、内江、安岳;云南巍山、宾川、丽江、宁蒗;广东连县、高州、翁源、阳山、信宜;广西凌云、田林、天峨、环江、天等、阳朔、灌阳、灵川、象州、来宾、浦北、灵山、福川、贺县、贵县;湖北郧西、恩施、利川、咸丰、耒凤、郧县、房县、枝城、当阳、崇阳、阳新、咸宁、红安;湖南东安、江华、永州、祁阳、桂阳、永兴、石门、大庸、永顺、慈利、桃源、新宁、城步;安徽青阳、泾县、六安、全椒、舒城、南陵、金搴、霍山。贵州、四川天冬,以条大肥壮、黄白色光亮,在国内外久享盛誉。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在中部及近未端呈纺锤状膨大。茎不能直立,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角形、镰刀状,退化;叶成鳞片状,顶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花通常2朵腋生,单性,雌雄异株,浅绿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具一粒种子。

生态环境

天冬多生长于海拔300-1500米,温暖湿润的山野、田间、山坡、草丛或丘陵地带的灌木丛中。

生物学特性

天冬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冷、强光和渍水。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种子特性:发芽率低,仅15-20%。干燥失水和10℃以下低温不发芽。温度在20℃左右,有足够湿度,18-20天出苗。

生长习性:播种后春季出苗,第1、2年生长缓慢,怕强光。第3年起生长迅速,块根增多,膨大。

5年以后块根增长不大。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天冬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冷、强光和渍水。

生长周期

多年生攀援草本,家种的一般在移栽3-4年后采收。

采收加工

1、采收 野生天冬可于秋、冬季采挖,以冬季为好。家种的一般在移栽3-4年后采收。若过早块根少而不健壮,产量不高;年限过长,块根增长不大,并不经济。采收时间自9月至次年3月均可,以冬季采收质量最好。采收时将蔓茎割去,全株挖起,去掉泥土,将块根粗1.3厘米以上的剪下,运回加工,根头及附留的小块根可适当分割,作繁殖材料。每亩可收鲜天冬2000-3000公斤。

2、加工 将鲜天冬洗去泥土,分成大、中、小3级,分别置入沸水中,煮至透心,或置木甑中,蒸至透心,即放入清水中,将外皮剥尽(注意切忌残留少数外皮,否则干后出现包壳影响质量)。凡先剥者应另泡于清水中,待全部剥完后,捞出剪去蒂根,放入烘房烘干。加工折干率约为10-18%。

贮藏养护

天冬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存于干燥通风处,温度28℃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5%。

本品含多糖类成分,受潮易泛糖(泛油),虫蛀。吸潮品返软,表面呈油渍样,常粘成坨块,颜色变为暗棕黑色。初霉时,两端颜色渐白,现灰绿霉斑。为害的仓虫有咖啡豆象、烟草甲、药材甲、赤拟谷盗、锯谷盗、米扁虫、印度谷蛾等。

储藏期间,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轻度生霉、虫蛀,及时晾晒,或文火烘烤,待干燥至不粘连时,筛去虫尸、杂质,重新包装贮藏;也可用明矾水刷洗,清除霉斑、糖渍,晾晒或烘干后密封保藏。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形状规格

天冬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而柔润,有粘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以肥满、条大、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天冬商品分为3等:天冬商品规格标准

一等 干货。呈长纺锤形,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黄色,半透明,条肥大,有糖质。断面黄色或白色,角质状,中央有白色中柱(白心)。气微,味甜、微苦。中部直径1.2厘米以上,无硬皮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长纺锤形,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间有纵沟纹,半透明,有糖质断面,黄白色,角质状,中央有白色中柱(白心),气微,味甜、微苦。中部直径0.8厘米以上。间有未剥净硬皮,但不得超过5%。无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 干货。 呈长纺锤形,去外皮。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角质状,中央有白色中柱(白心),气微,味甜、微苦。中部直径0.5厘米以上。稍有未去净硬皮,但不得超过15%。无杂质、虫蛀、霉变

性味功能

天冬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具有养阴生津,调肺清心功能。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主要成分:

天门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以及β-谷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等。其块根中尚分离得7种寡糖类成分,鉴定为: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及十聚糖。其苦味成分为甾体皂甙,由菝荬皂甙元、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组成.

主要药理作用:

天门冬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单细胞型白血病

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幽门结扎大鼠口服时,能阻止口服乙酰水杨酸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显著镇咳作用和一定平喘、祛痰作用;天冬尚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作用,清除率达73.3%。从而可对抗过多的自由基诱发组织老化和防治一些老年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症、肿瘤等),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真伪鉴别

Chen)为披散的半灌木,多刺茎上明多刺天门冬(Aasparagus myriacanthus Wang et S.c.显具密的纵凸纹,在分枝上的刺长于花梗,通常2.5-5毫米,叶状枝每6-14枚成簇,锐三棱形;根在中部膨大,呈纺锤形,肉质,长6-12厘米,直径1-2厘米。滇南天门冬(A.subscandens Wang etS.c.Chen)为多年生草本,上部多少攀援状;茎平滑,无刺,分枝纵棱上多少具软骨质齿;叶状枝,通常3-7成簇,镰刀状:雄蕊6,3枚较长;根在距基部3-10厘米处,呈纺锤状膨大。短梗天门冬(A.lycopodineus Wall.ex.Baker)为多年生草本,高45-100厘米;茎在上部有时具翅;叶状枝通常3枚成簇,扁平,镰刀状,有明显的中脉;花梗很短;根在距基部1-4厘米处膨大;外皮呈暗褐色为其特点。

药典标准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1)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散在或断续排列成环,石

【鉴别】

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um,壁厚,纹孔和孔沟极细密;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u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2)取本品粉末19,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通过已处理好的C18固相取柱(1.0g,6ml,依次用甲醇与水各6ml预洗)依次用水.10%甲醇、甲醇各10ml洗脱,收集甲醇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冬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6.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二氧化硫残留量 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400mg/kg。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

于80.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片。外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切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鉴别】

【检查】

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