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

2024-12-16 13:51:33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

概述

本品为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属植物牻牛儿苗及老鹳草属植物老鹳草、野老鹳草等带果实的全草。

产地分布

老鹳草主产于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习称“短嘴老鹳草”;牻牛儿苗主产于天津、河北、山东,以山东、河北产量较大,习称“长嘴老鹳草”;野老鹳草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1、老鹳草;又名鸭脚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花小,径约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2、牻牛儿苗,又名太阳花、长嘴老鹳草。一年生草本,长1-1.5米。茎纤弱,平铺或斜上,淡紫红色,具钝棱,有白色开展长毛,节明显。叶对生;2回羽状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状分裂,全叶长4-5厘米,宽几相等,小裂片狭长不整齐,具缺刻状长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沿叶脉有软毛;基生叶的柄长达10余厘米,茎生叶的柄较短,均被白色长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质薄有毛。花2-5朵成伞形排列,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6-10厘米,被白手;总苞6-7片,披针形,具缘毛;小花梗长2-3厘米,被毛:花径约1厘米;花萼5,卵状椭圆形,先端具长芒,背面被白色长毛;花瓣5,蓝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黄色花药,花丝下部膨大,蜜腺5,显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蒴果,先端长喙状,长约3-5厘米,5室,每室具种子1粒,熟时5果瓣与中柱分离,果瓣的喙部螺旋状卷曲,内侧被白毛。种子长倒卵圆锥形,褐色,长2-2.5毫米。花期4-6月。果期5-7月。

3、野老鹳草,又名鹭嘴草。一年生草本,高15-50cm。根细,长达7cm。茎直立或斜生,枝密被柔毛。下部叶互生,上部叶对生,叶片圆肾形,长2-3cm,宽3-6cm,5-7深裂,每裂又3-5裂,两面有柔毛,基生叶柄长达10cm。小花成对顶生或腋生,萼片5,宽卵形,有长白色毛;花瓣5,倒卵状匙形,淡红色;雄蕊10,心皮5,分离。果实被毛,顶端有长喙,连同喙长约2cm,果熟时喙部由下向上反卷。种子椭圆形,长2-3mm,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态环境

老鹳草生于山坡草丛,平原路边和树林下:牻牛儿苗生于草坡或沟边;野老鹳草生于山坡、荒地、路边和杂草中。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6-10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晒干。

形状规格

1、老鹳草;茎较细,直径1-3mm,具纵沟,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有倒伏毛。叶肾状三角形,3-5深裂,裂片近菱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具伏毛。葫果长约2cm,宿存花柱长1-2cm,成熟时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

2、牻牛儿苗,全株被白色柔毛。茎类圆形,长30-50cm或更长,直径1-7mm,表面灰绿色带带紫色,有分枝,节明显而稍膨大,具纵沟及稀疏茸毛,质脆折断后纤维性。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线形,全缘或具1-3粗齿。蒴果长椭圆形,长约4cm,宿存花柱长2.5-3cm,形似鹳喙,成熟时5裂,向上卷曲呈螺旋。气微,味淡。

3、野老鹳草,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3-5深裂。

性味功能

味苦,微辛,性平。归脾,膀胱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等症。

化学成分:

1、老鹳草全草含老鹳草鞣质(geraniin)2.2%,干叶含老鹳草鞣质9.5%,金丝挑甙(hyperin)0.21%.

2、牻牛儿苗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geraniol),又含槲皮素(quercetin)及其他色素。

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镇痛作用,抗脂质过氧化及肝损伤作用,止咳作用,抑制诱变作用,黄体酮作用,抗腹泻作用。

真伪鉴别

叶表面观:1、牻牛儿苗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与毛基相连的表皮细胞具角质纹理。非腺毛较多,单细胞,长76-612μm,直径约22μm,壁具细小疣状突起。腺毛头部单细胞,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13-16μm;柄部1-4细胞,基部细胞常较长。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叶肉中草酸钙簇晶较多,也有圆簇状结晶,直径11-34μm。2、老鹳草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时呈连珠状增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少数为2-3细胞,长65-450um,直径13-25μm,壁具疣状突起。腺毛多见,头部单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9-20μm;柄部1-3细胞。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草酸钙簇晶圆簇状,直径7-3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于水浴上温浸30min,滤过,滤液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许,老鹳草溶液变成红棕色至红色,而牻牛儿苗为微红色。(检查黄酮)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分根繁殖。

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x25cm开穴,每穴栽种1块,覆土压实,浇水。

(二)、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残叶,培土,施厩肥、堆肥等。

药典标准

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Maxim.或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性状] 长嘴老鹳草茎长30~50cm,直径0.3~0.7cm,多分枝,节膨大。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纹和稀疏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对生,具细长叶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线形。果实长圆形,长0.5~1cm。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卷曲。气微,味淡。短嘴老鹳草茎较细,略短。叶片圆形,3或5深裂,裂片较宽,边缘具缺刻。果实球形,长0.3~0.5cm。花柱长1~1.5cm,有的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野老鹳草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3~5深裂。

[鉴别]本品叶表面观:牻牛儿苗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或稍弯曲,少数波状弯曲。单细胞非腺毛多见,直立或弯曲,壁具细小疣状突起。腺毛较少,头部单细胞,类圆形,柄部1~4细胞。叶肉中含草酸钙簇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为不定式,少见不等式。老鹳草 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有时可见连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硬锥形,基部膨大。腺毛头部卵圆形,柄部多单细胞。野老鹳草叶肉中偶见草酸钙簇晶。腺毛头部长卵圆形,柄部多单细胞。

[检查]杂质不得过2%(通则2301)。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8.0%。

饮片

[炮制]

除去残根及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节膨大。切面黄白色,有时中空。叶对生,卷曲皱缩,灰褐色,具细长叶柄。果实长圆形或球形,宿存花柱形似鹳喙。气微,味淡。

[检查](除杂质外)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