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

2024-12-16 15:49:29 内容管理员 3

别名

水花、白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

概述

本品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药品化义》:“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软坚,故力降热痰、软结痰、消顽痰;因其体浮,专主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间消化凝结,化痰丸中必用之药也。"

产地分布

本品分布于辽宁、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形态特征

为多矿物集合体。矿物组分90%以上为非晶质火山玻璃;或含少量晶质矿物,晶质主要是长石,其次有石英、辉石及其变化产物角闪石;另外填充在矿物颗粒间或孔隙中的,尚有沸石等次生矿物。非晶质玻璃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长石呈条柱状、板柱状的白至灰白色小晶体或碎粒嵌生在玻璃质中,有石英共生的酸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钾-钠长石,无石英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钠-钙长石。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辉石,多数已变化成角闪石,未脱铁时为黑褐色,已脱铁时为灰白色或绿白色。浮石中的沸石都是长石沸石化的产物,为白色粉末状、纤维状微粒,或为填充在孔洞(气孔)中的白色纤维状集合体。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浮石多附着在海岸边,用镐刨下,清水泡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形状规格

呈稀松似海绵状的卵形不规则块体。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偶而呈浅红色。具多数细孔,形似蛀窠,有时呈管状。体轻,质硬而脆,易碎,断面疏松,具小孔,常有玻璃或绢丝样光泽。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呈斑晶或隐晶质微晶分布在骨架中。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微咸。以体轻、色灰白者为佳。

性味功能

咸,寒,无毒。归肺,肾,肝,大肠经。有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功效。用于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等症状。

化学成分:

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钙、钠、铁、铝、镁、锌、钛、磷等多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