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叶

2024-12-16 16:09:49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丝棉树、丝棉皮、玉丝皮。

概述

杜仲的别名丝棉树、丝棉皮、玉丝皮。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杜仲科杜仲属,仅一属一种,极其珍稀。我国是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前)冰川侵袭后,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西汉《神农本草经》中杜仲就被列为上品,并明确记载杜仲药效:“主治腰脊疼,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不老。”杜仲为我国特有的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植物。

杜仲叶不仅与杜仲皮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而且来源更丰富,成本更低。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

产地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现各地广泛栽种。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老叶略有皱纹,边缘有锯齿;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无毛;雄蕊长约1cm,无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花梗长约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疏林中。

采收加工

秋末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

形状规格

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4cm,宽3-7cm,暗黄绿色,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具锯齿,下表面脉上有柔毛;叶柄长1-1.5cm。质脆,折断可见有弹性银白色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

微辛;性温。归经:

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软乏力;高血压病。

用法与用量:10~15g。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4cm,宽3-7cm,暗黄绿色,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具锯齿,下表面脉上有柔毛;叶柄长1-1.5cm。质脆,折断可见有弹性银白色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

以完整、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本品粉末呈棕褐色。非腺毛单细胞,多破碎,完整者长达350μm,直径10-30μm。橡胶丝较多,呈不规则条状或扭曲成束或团,直径3-12μm,表面显颗粒性。气孔为不定式,常单个散离,副卫细胞4-6个,角质纹理明显,保卫细胞有环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约1g,加水10ml,浸泡30min,滤过,滤液滴加铁氰化钾一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深蓝色。(检查绿原酸)

(2)取本品粗粉约2g,加50%乙醇20ml,浸泡2h,滤过,滤液加活性炭少量,搅匀放置约10min,滤过。取滤液5ml,加乙醇5ml,0.5%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5ml,盐酸1ml,置热水浴(温度不超过80°C)上加热Imin,显暗紫色,逐渐显蓝色。(检查桃叶珊瑚甙)

(3) 品质标志《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杂质不得过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

药典标准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 本品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7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具短叶柄。质脆,搓之易碎,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橡胶丝较多,散在或贯穿于叶肉组织及叶脉组织碎片中,灰绿色,细长条状,多扭结成束,表面显颗粒性。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弯曲,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条状纹理;下表皮可见气孔,不定式,较密,保卫细胞有环状纹理。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31μm,有细小疣状突起,可见螺状纹理,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杜仲叶对照药材1g,加甲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0.08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溶液

(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080%。

[性味与归经]

微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