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耳

2024-12-17 15:18:25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药耳、血色银耳、血木耳、茶木耳、褐血耳。

概述

血耳是一种真菌,鲜时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带肉质,叶状,大型,瓣片薄,边全缘,波状,下部连合,可食,营养丰富,又可作药用,群众用作妇科药。血耳又名药耳、血色银耳、血木耳、茶木耳、褐血耳。神农架高山野生血耳,是神农架原始森林特有天然药食两用珍稀菌耳。主要生长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自然野生状态下生长,营养成分特别高,产量极少,是市场上极佳的天然补血食品,对女性及老年体虚贫血,面色不好等症,有极好改善和治疗作用。

产地分布

湖南莽山(1143,主模式;3743,3727副模式;1436,3734,3735);湖北保康(2004,2005),房县(2097),天门(1776);海南吊罗山(1341,1450),尖峰岭(1377,1585);广西大明山(1821)。栽培菌种主要来源于湖北省保康县。

形态特征

担子果鲜时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带肉质,叶状,大型,瓣片薄,边全缘,波状,下部连合,上部分裂成瓣状,皱卷,波曲,常可丛集生长成菊花状一大团,半球形,长5-24 cm,宽5-20cm,高5-8cm。色素水溶性,淋雨褪色,雨天采取时,以手摸之,满手即沾上赤褐色酱油状液体。瓣片脱色后变成茶褐色。瓣片切面厚250-560μm,干后黑色,表面有黑褐色色素薄层,不光滑,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菌丝粗细悬殊;粗菌丝深赤褐 色,直径3-5μm;细菌丝直径1-3μm,浅赤褐色至近无色,有锁状联合。子实层居表面层,原担子棒状至长卵形;成熟下担子卵形、球形、长椭圆形,十字形纵隔或只一纵隔至稍 斜隔,稀有近横隔,分成2-4细胞,长12-25μm,宽10-19.5μm,但大多为14-19.5x11.5-17μm,上担子长12.5-25μm,直径3-5μm,先端渐尖。担孢子卵形至近球形,近轴侧稍平直,7-9x5-7.8um,有小尖,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

生态环境

在阔叶林中栎Quercus spp.等阔叶树朽木上单生、群生。

性味功能

性味:甘,温。能益气活血,平肝阳,祛热毒。治肝炎、痢疾、妇科诸症。

具有滋阴补阳和补血强身的功效,特别是妇女食用大有益处,是高级的纯天然绿色药食两用滋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