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2024-12-18 16:35:55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龙胆白薇、实白薇、硬白薇、山白薇等

概述

本品为萝摩科植物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白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名医别录》载:"白薇生平原(今山东武定山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根状似牛膝而短小",《证类本草》有滁州白薇的附图,再参照《救荒本草》和《植物名实图考》白薇附图来看,均与现在商品白薇相同。

产地分布

东白薇,指产于山东、安徽、江苏一带者,品质最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白薇,又名龙胆白薇、实白薇、硬白薇、山白薇,为各地所产白薇的统称。以粗壮、干燥、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1、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Vincetoxicum atratum(Bge.) Morr. et Decne)-萝夢科Asclepiadaceae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根长达20cm以上,直径2-3mm,外皮土黄色。茎直立,绿色,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尤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侧脉6-7对。花多数,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伞花序;无总花梗,花深紫色,直径约10mm;花萼绿色,5深裂,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幅状,5深裂,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大;柱头扁平。瞢葵果单生,长5-9cm,直径5-15m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长约4mm,种毛白色,长约3cm。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

2、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qe.(Vincetoxicum versicolor Decne.)--萝摩科 ASclepiadaceae与白薇相似,区别在于植物体不具白色乳汁,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叶质地较薄。花小,初黄绿色,后渐变为暗紫色。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生态环境

生于溪旁、山地灌丛中。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和四川等省。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折断有白浆。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5-8cm,宽3-5cm,两面均有淡白色绒毛。聚伞花序伞形状,无花序梗;花深紫色,直径约1cm;花萼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5个小腺体;花冠裂片5,外面有微柔毛;副花冠裂片盾状长圆形,与合蕊柱近等长。骨突果单生,长约9cm,直径0.5-lcm。花期5-9月,果期8-10月。生于林下草地或荒地。野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为宜,一般土壤均能种植。怕积水。

生长习性

野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为宜,一般土壤均能种植。怕积水。

生长周期

2-3年。

采收加工

白薇以根及根茎入药。生长2-3年后,于秋季或春季萌芽前采挖,以秋季采收为佳。挖出根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干。

炮制:

原药拣去杂质,清水中洗漂,夏秋季浸10-20分钟,春冬季浸1小时,洗净,剪去残茎,切0.2-0.5cm中片,晒干。

炒白薇 白薇片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减其苦寒,不损脾胃之气。

炙白薇 取白薇片,用炼蜜(白薇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加少许开水拌入白薇片内,和均吸尽,炒至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减轻苦寒之性,增强清润之作用。

蜜制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白薇片,用中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白薇片100kg,用炼蜜25kg。

贮藏养护

晒干,放缸善或箱内,置干燥通风处,防毒,防蛀。

形状规格

根茎细圆柱形,有结节,长2-6厘米,直径4-8毫米;顶部散生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直径5毫米以下,下部簇生多数细长弯曲的根,状如马尾;根圆柱形,长5-2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平滑或具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中央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以身干、根粗壮、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苦、咸,性寒。归胃、肝、肾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常用量4.5-9克。

化学成分:

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含芫花叶白前甙元A及其与不同糖链所生成的芫花叶白前甙C、H、F。另含芫花叶白前甙元C和不同糖链所形成的白薇甙A、B、C、D、E。又报道含挥发油。

真伪鉴别

原药材性状鉴别:

1、白薇 根茎呈类圆柱形,有结节,长1.5-5cm,直径0.5-1.2cm。上面可见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直径2-8mm,有时尚可见茎基,直径在5mm以上,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似马尾状。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5-20cm,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平滑或具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折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色,中央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2、蔓生白薇 根茎较细,长2-6cm,直径4-8mm。残存的茎基也较细,直径在5mm以下,根多弯曲。以粗长,色棕黄者为佳。

混淆品种鉴别:

白前常与白薇混淆。白薇为萝摩科植物白薇和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外形略似马尾状,根茎粗短,实心,结节状,上方有多个圆形凹陷的茎痕,下方和侧面簇生许多细长的根。根为圆柱形,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呈黄棕色。断面实心。气特异,味微苦。

白前与白薇的简易鉴别方法如下

折断面中空者为白前,俗称"鹅管白前"。折断面实心者为白薇,俗称"实白薇"伪品习用品鉴别:

1、下列同属植物在一些地区或民间也混作白薇使用。

(1)合掌消 Cynanchum amplexicaule (S.et.2.)Hems|.又名肿三消、合掌草、硬皮草。根形似白薇,但簇生情况不及白薇繁密。叶卵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对生,长4-8cm,宽2-4cm,无柄,两侧下延成短耳状,抱茎。花黄绿色。分布于辽宁、黑龙江等省,江西曾以全草白薇用。

(2)紫花合掌消C.amplexicaule(S.etZ.)Hemsl.var. castaneum Makino 形状同合掌消,但花冠为暗紫色。分布于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及陕西。黑龙江和辽宁曾以根作白薇用。

(3)潮风草C.ascyrifolium(Franch.et Sav,)Matsum,别名小葛瓢。根形似白薇,但细瘦而繁密。分布于东北地区,吉林曾以根部作白薇用。

(4)雪里蟠桃C.inamoenum (Maxim.)Loes.又名竹灵消、老君须、婆婆针线包。根茎横长,长2-4cm,根弯曲成团,长达15cm。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区。四川曾以其根部为白薇。

(5)群虎草C.forrestii schltr,根形似白薇,但较稀疏,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根茎节间长达3cm。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区。云南部分地区以此为白薇。

(6)徐长卿C.paniculatum(Bge.)Kitag,又名寥习竹、瑶山竹、一支香。本品与白薇外形相似,但根较细,表面为黄棕色,有的略带紫色,有细纵纹,断面有粉性,有浓厚香气和麻辣味。河南、陕西曾以根部混作白薇入药。

2、萝摩科娃儿藤属的几种植物的根部在西南地区也作白薇用。

(1)云南娃儿藤Tylophora yunnanensis Schltr,又名金钱包、野辣椒。根极似白薇,灰黄色。红棕色至暗棕色。分布于云南,当地以根部作白薇入药。

(2)卵叶娃儿藤T.ovata(Lindl.)Hook.ex Steud.又名三十六荡、白龙须、双飞蝴蝶。根形似白薇。分部于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云南以根部作白薇入药。

(3)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兔耳风)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两广地区曾以全草误当"白薇"入药,有称之为"白眉"者。叶为基生叶,具柄,叶片倒卵形,下面密县长柔毛,灰棕色,上面毛茸较少,呈暗棕色,根头部具白毛长毛茸,极易与白薇相区别。

(4)百合科植物竹凌雪(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 dinieri(Lv.et Vant,)Wanget Tang 或万寿竹D.sessile(Thunb.)D.Don 四川和贵州个别地区曾以其根部作白薇入药。根茎上方的茎基被有棕褐色纸质鳞片;根簇生,状如马尾,外表灰黄或浅黄棕色,有显著的纵皱,味淡而甚粘。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地与整地:以向阳,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施足底肥深翻20-30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1.5米的畦

2、播种方法

(1)直播法:于春季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可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30厘米,开1-1.5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穴播按行株距30厘米X 20厘米,每穴播种5-10粒,覆士。温度在20℃左右时,15天左右出苗。亩播种量1.5千克。

(2)育苗法:于春季3月中旬播种。选向阳地块作阳畦,在畦面上用四齿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用铁耙把畦面搂干,用细土盖严种子,稍加镇压后浇水。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移栽,行株距后直播穴播。亩播种量2.5千克。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出齐后,及时中耕除草,维持田间无杂草

2、间苗:苗高3厘米左右时,间疏细弱和过密苗。直播者苗高8-10厘米时,按株距25厘米定苗穴播留苗2-3株。

3、追肥:第一次于6月,每亩追施粪水1000千克;第二次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每亩追施厩肥1500千克,加过磷酸钙25千克,沟施,施后浇水。

4、摘除花茎:除留种植株外,剪除花茎,减少养分消耗,以利根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根腐病,应注意及时排水。春末夏初易发生蚜虫危害植株。

药典标准

本品为萝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皮细胞1列,径向稍延长;分泌细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皮细胞1列,径向稍延长;分泌细胞长方形或略弯曲,内含黄色分泌物。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位于两侧,木纤维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大量淀粉粒。粉末灰棕色。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7~45um。分泌细胞类长方形,常内含黄色分泌物。木纤维长160~480um,直径14~24um。石细胞长40~50um,直径10~30um。导管以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为主。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状,直径4~10um;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

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 不得过4%(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1.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不规则形,可见圆形凹陷的茎痕,结节处残存多数簇生的根根细,直径小于0.2cm,表面棕黄色。切面皮部类白色或黄白色,木部较皮部窄小,黄色。质脆。气微,味微苦。

【检查】(除杂质外)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 5~1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萝摩科植物白薇QywancAMmBge.或蔓生白薇QynancAwm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一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皮细胞1列,径向稍延长;分泌细胞长方形或略弯曲,内含黄色分泌物。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位于两侧,木纤维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大量淀粉粒。粉末灰棕色。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7-45um分泌细胞类长方形,常内含黄色分泌物。木纤维长160一480um,直径14-24um。石细胞长40一50um,直径10-30μm。导管以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为主。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状,直径4-10μm;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30m,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一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 不得过4%(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1.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9.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