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2024-12-20 10:34:29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掌叶大黄 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唐古特大黄别名:鸡爪大黄。

药用大黄 别名:马蹄大黄,南大黄。

概述

大黄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上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商品习称西大黄;药用大黄商品习称雅黄、南大黄。

大黄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药材之一,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工药用历史。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收录。陶弘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吴普曰:"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甘肃)、西羌(今青海)、蜀(今四川),地者皆佳。"苏颂曰:"正月内

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碗,长一二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与今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相符)。"可见本草所指大黄,包括了大黄属掌叶组的一些植物。

产地分布

大黄在我国分布较广,野生、家种均有。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陕西、甘肃、云南、西藏、宁夏、贵州、湖北等省区。

主产于青海达日、班玛、久治、玛沁、甘德、襄谦、玉树、称多、曲麻莱、杂多、治多、贵德、同德、兴海、共和、河南、乐都、循化、都兰;甘肃礼县、宕昌、华亭、天祝、舟曲、迭部、卓尼、庄浪;宁夏泾源、隆德;四川黑水、壤塘、理县、阿坝、茂汶、金川、松潘、若尔盖、小金、南坪、马尔康、汶川、红原、宝兴、汉源、芦山、康定、九龙、丹巴、巴塘、稻城、道浮、雅江、泸定、炉霍、理塘、石渠;西藏比如、索县、巴青、江达、类乌齐;陕西陇县、留坝、城固、镇巴、勉县。

形态特征

1、掌叶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根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茎直立,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厘米,掌状半裂,裂片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密生短柔毛。圆锥花序大,顶生,花小,数朵成簇,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小,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雄蕊9,花药稍大外露;花柱3,柱头头状。果枝多聚拢,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

2、唐古特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形态与掌叶大黄相似,唯本种的叶片掌状深裂,具3-7裂片;裂片再羽状深裂,小裂片窄长,线状披针形。

3、药用大黄 与掌叶大黄相近,但本种的叶浅裂,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花也较大,呈黄白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展开。

生态环境

野生大黄多分布于海拔2000-3700米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生于林缘、灌丛、山坡草地。栽培大黄多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生物学特性

大黄要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喜阳、耐旱。种子在气温5℃时可发芽生长,12-18℃生长较快,2-3天即出苗,低于0℃或高于35℃发芽受到抑制。生育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温度超过30℃,生长迟缓。大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均可生长,以砂质壤土为宜。粘重土、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种子生命力强达3-4年,播种当年或第2年形成叶簇,每年3月旬至4月返青,第3年5-7月开花、结果,6月下旬果实成熟,11月地上部分枯萎。生长期240天左右。

生长习性

大黄要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喜阳、耐旱。

生长周期

3-4年生。

年需求量:

约7000-8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 生长3-4年即可收获,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挖取根茎及根。

2、加工 将根茎及根刮去粗皮,大的要纵切两半,长者横切成段,忌切片。用细绳从尾部串起,挂在阴凉风处阴干。鲜大黄切勿堆放、雨淋、火烤、碰撞,以免霉烂、变质。

亩产量:

一般亩产400-500公斤。

贮藏养护

大黄按不同规格等级分别包装,一般使用麻袋,每件30公斤左右。有的优质品用木箱盛装。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人为10-14%。本品易早蛀、生霉、变色。贮存时间过长、环境潮湿或商品含水量偏高,易发霉、变色。初霉品表面无明显变化,但质轻、松泡、断面灰黑,有的现霉斑。危害的仓虫主要有咖啡豆象、大斑螟、毒隐翅虫、肩四眼隐翅虫、大谷盗、赤拟谷盗、日本蛛甲、黑毛皮蠹等,多潜匿于内部蛀噬,在表面皱褶缝隙中,仔细观察,可见蛀孔、蛀痕。

储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翻垛通风或置50-60℃下烘烤1小时处理。最好采用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大黄商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皮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

规格标准: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大黄商品分为西大黄、雅黄和南大黄3个品别。

大黄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并可治烫伤和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孕妇慎用。

主要成分:

含蒽醌化合物,包括游离和结合状态的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其主要的泻下成分为结合性大黄酸蔥酮-番泻甙A,B,C,尤其番泻甙A为主要有效成分。此外,尚含鞣质及游离没食子酸、桂皮酸及其酯类等。叶含槲皮甙;掌叶大黄叶中以金丝桃甙含量最多。

主要药理作用:

物皮下注射对小鼠的肉瘤-37有伤害能力。大黄素、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瘤等均有抑制作用。药用大黄及掌叶大黄浸剂、酊剂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对离体蟾蜍心脏,小剂量有加强作用,大剂量则抑制。酊剂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1、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cm,直径3-10cm。

2、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3、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1、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2、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3、形成层环明显。

4、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5、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1μm-125μm,棱角大多短钝。

2、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11μm-140μm,非木化。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土大黄苷等的芪类化合物显亮蓝紫色荧光)。

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药材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混淆品种:

华北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干燥根及根茎,圆柱形或纵剖成瓣块状,一端稍粗,另端稍细,长5-11厘米,直径1.5-5厘米;栓皮除去或不除去,表面黄色、黄棕色或黄褐色,常皱缩;质坚、体轻,断面无星点,有细密红棕色射线;气浊,味苦而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干燥根及根茎,根茎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4-20厘米,直径1-5厘米;表面红棕色,少数灰褐色;横断面有明显的层环及棕红色射线,无星点;微,味苦而微涩。河套大黄(Rheum hataoenseC.Y.Cheng etC.T.Kao)干燥根及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5-13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横断面无星点,具棕红色射线。波叶大黄(Rheum undunlatum L.)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桶形,长7-13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黄棕色,粗糙,具明显皱纹及纵沟纹;一端稍大,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断面无星点;味苦而涩。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地:大黄为深根系植物,宜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渗透性强、质地疏松、土质肥活的砂壤土。

整地:选地后,进行翻耕,直播地打拢,垅距60-66厘米;育苗地做床,床宽90-120厘米,长视地形而定。

(二)种植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繁殖。

1、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直播:北方为春播,于4月中旬左右播种;南方多为秋播。一般多为穴播,穴距40-60厘米,每穴播种5-10粒,覆土约2厘米左右。亩播种量1.5-2公斤。播种前要进行咱子催芽,即将种子放入18-20C温水中浸6-8小时,浸后用湿布覆盖催芽,每天须翻动1-2次,有1-2%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育苗:一般在春季干旱时,多采用育苗方法。于3月播种,行距8-10厘米,播后覆土8-10厘米时(约于4月下旬-5月上旬)可进行定植;方法同直播。

2、子芽繁殖 在收获时,把根茎侧面萌生的较大子芽切下,伤口处粘上草木灰就可栽种;最好随切随栽,栽法同直播。

(三)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要经常松土、除草,特别在苗期更应加强田间管理,一般每年应松土锄草4-5次。第1年追肥1-2次。第1次于6月初,可追施饼肥或化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硫酸铵7-10公斤);第2次于8月下旬,主要施磷、钾肥,每亩用量10公斤左右。第2年应追肥2-3次,肥种同第1年。第1次追肥应采用于植株根旁开沟施下,施后覆土、浇水。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雨季发生。防治方法: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禁忌连作;经常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

2、虫害 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纲翅目蚜科;以成虫为害嫩叶。防治方法:冬季清理园地,将枯株和落晨深埋或烧毁。

甘蓝夜蛾: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防治方法:灯光诱杀。

发展前景

大黄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至今仍是泄实热、通大便、破积滞、下瘀血等的良药,是上清丸、大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火丸、牛黄解毒丸、百顺丸、青宁丸、黄连上清丸、黄连清胃丸等几十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目前,低度大黄酒、大黄饮米在国际市场上已打开销路。大黄,除国内使用外,一直是出口的重要商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日本、美国和德国,因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大黄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不大稳定,收购价格偏低,影响了药农种植大黄的积极性,群众连年采挖,只挖不育,致使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老产区资源有濒临枯竭的危险。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大黄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3000多万公斤(以药用大黄居多),年需求量约300万公斤。因此,要搞好宏观控制,落实购销政策,巩固、发展生产基地,稳定生产,扩大药源;加强野生药源保护,组织宣传群众合理采挖、永续利用;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以持续发展生产,保证市场需要。

60年代至80年代的生产情况:

大黄商品中南大黄来源于野生资源,西北大黄主要来源于栽培,也有部分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1962年和1977-1980年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1980年以后,放开经营,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大黄收购量起落较大,销售平稳上升;产大于销,属于可以满足需求的品种。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大黄收购量逐年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野生大黄资源丰富,甘肃、陕西、宁夏等产区又大面积栽培西北大黄,生产发展较快。1960年收购597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时期销售比较平稳,基本保持在170-180万公斤水平。

60年代初期,由于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紧张,产区倒地种粮,大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大幅度下降,野生大黄的采挖也减少,收购量低于销售量。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生产处于恢复阶段,销售略有增长。

70年代末期,正值国民经济发展时期,家种大黄生产也随之得以恢复和发展,产区种植面积扩大,购销均逐年上升,1978年收购690万公斤,销售380万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80年代初期,中药材生产处于调整时期,针对大黄商品库存过大,各产区有计划地减少种植和收购。80年代中期以来,中药材放开经营,由市场调节产销,大黄生产和销售比较平稳。

药典标准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和栓内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检查]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甲醇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大黄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临用新制)。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I,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甲酸乙酯-丙酮-甲醇-甲酸(30:5:5:2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含量测定] 总蒽醌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

(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80μg,大黄

素甲醚40u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ml,混匀,即得(每1ml中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16μg,含大黄素甲醚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2分钟,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蒽醌以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C15H8O6)、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和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5%。

游离蒽醌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同[含量测定]总蒽醌项下。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含量测定]总蒽醌项下的对照品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