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叶

2024-12-23 11:33:02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中文名:牡荆叶。

英文名:HempleafNegundoChastetreeLeaf , LeafofHempleafNegundoChastetree.

拉丁名: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

别名:

黄荆柴、黄荆条、荆条棵、五指柑

概述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新鲜叶,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形态特征

本品为掌状复叶,小叶5片或3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5~10cm,宽2~4cm,两侧小叶依次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沿叶脉有短茸毛,嫩叶下表面毛较密;总叶柄长2~6cm,有一浅沟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气芳香,味辛微苦。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牡荆叶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茎枝。

性味功能

功效:

解表化湿,袪痰平喘;解毒,袪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

主治:

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1)《别录》:“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匿薄脚,主脚气肿满。”(2)《福建中草药》:“袪风解表,调气和胃。

化学成分:

牡荆叶含挥发油约0.1%,其中主成分为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含量达44.94%,其次为香桧烯(sabinene),含量10.09%,还含α-侧柏烯(a-thujene)a-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a-水芹烯(a-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1,8-校叶素(1,8-cineole),α-及y-松油烯(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蓄谋检疫站醇(linalool),4-松油烯醇(terpinen-4-0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乙酸橙花醇酯(merylacetate),β-及δ-榄香烯(elelmene),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acetate),玷(王巴)(copaene),β-波旁烯(B-bourbonene),律草烯(humulene),y-前兰油烯(y-muurolene),β-荜澄茄油烯(Bcubebene),佛术烯(eremophil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δ-荜澄茄烯(δ-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β-桉叶醇(B-eudesmol)

药理作用:

牡荆叶具有祛痰作用

(1)牡荆叶具有祛痰作用:牡荆叶挥发油1.04g/kg和1.73g/kg灌胃,小鼠酚红法实验表明有显著祛痰作用。此作用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后祛痰作用减弱。给小鼠灌服或注射牡荆煎剂或粗提牡荆黄酮甙后,可由肺部排出,其祛痰作用也可能与此相关。也有认为牡荆叶的祛痰作用,与其减少痰液内酸性粘多糖纤维和促进其裂解有关。

(2)牡荆叶具有镇咳作用:牡荆叶油1.04g/kg灌胃,对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显著镇咳作用0.52q/kq时作用较弱。粗提牡荆黄酮甙静注能抑制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其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表明其镇咳作用与抑制咳嗽中枢有关。

(3)牡荆叶具有平喘作用:豚鼠恒压组胺喷雾法试验表明,牡荆叶油乳剂1q/kq灌服,能明显延长组胺IV级反应开始时间,半减少IV级反应发作鼠数,表明有一定平喘作用;离体气管法试验,牡荆叶油也有一定抗组胺作用。

(4)牡荆叶具有降血压作用:牡荆叶油乳剂100mg/kg十二指肠给药1h后兔血压平均下降31%持续2h;牡荆叶油石油醚洗脱物5mg/kg和10mg/kg静脉注射,血压会别下降23%和39%。牡荆叶油的降压作用不受乙酰胆碱、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影响表明与胆碱能神经无直接关系。

(5)牡荆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牡荆挥发油0.35m/(kg·d)灌胃,连续6d,有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作用的趋势。牡荆叶油主成分丁香烯能增加血清IqG水平,表明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另有报道,牡荆叶油大剂量(1/8LD50)灌胃,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炭粒的吞噬能力。牡荆叶油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和消化程度显著提高,使之接近正常人水平。

(6)牡荆叶对血清蛋白的调切作用:给慢性气管炎病人每日口服β-丁香烯30mg(A组)、牡荆叶挥发油低沸点部分30mg(B组)、牡荆叶挥发油50mg(北方组和南方组),连续20d。结果A组y-球蛋白明显回升;B组血清清蛋白回升,α2-球蛋白回降;北方组除β球蛋白外,其他蛋白成分,偏低者回升,偏高者回降,但均不显著;南方组清蛋白回升,β-和y-球蛋白回降,α1-和a2-球蛋白下降。表明牡荆叶挥发油能使清蛋白回升,对-、β-和a-球蛋白有双向调节作用,表明有促进清蛋白合成和调节免疫球蛋白作用。

(7)牡荆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小鼠灌服牡荆叶油30min后能显著延长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所致催眠作用时间,也能增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30mg/kg)引起催眠小鼠只数,表明有一定镇静催眠作用。

(8)牡荆叶具有抗菌作用:牡荆茎叶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肝菌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9)牡荆叶其他作用:牡荆叶油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显显的抗组胺作用。牡荆叶油乳剂1/8LD50灌胃可使幼鼠胸腺明显姜缩,表明可能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10)牡荆叶毒性:1、急性毒性试验:牡荆叶挥发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7.40g/kg或8.68g/kg;牡荆叶挥发油乳剂小鼠灌胃的LD50为5.20g/kg,腹腔注射为0.34g/kg。2、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口服牡荆叶挥发油1/10和1/20LD50,连续14d,全部存活,体重及主要器官的形态和组织学检査均未见异常。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掌状复叶多皱缩、卷贡,展平后小叶3-5枚,中间3小叶披针形,长6-10cm,宽2-5cm,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缘有粗锯齿;两侧小叶略小,卵状披针形。上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下表面黄褐色,被稀疏毛。羽状叶脉于背面隆起。总叶柄长3-8cm,密被黄色细毛。气特异,味微苦。以色绿、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外侧平周壁稍呈角质化;叶肉组织为不等面型,栅栏细胞2列,于中脉处中断:中脉下方突起,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数列厚角细胞,维管束呈“V”字形,外韧型。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用石油醚脱脂,滤过,残渣加乙醇10m|,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于2支试管中各加浓缩液2滴,再分别加入盐酸-镁粉、盐酸-锌粉试剂,依次显现橙黄色和樱红色。(检査黄酮)

药典标准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的新鲜叶。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茎枝。

【性状】 本品为掌状复叶,小叶5片或3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5~10cm,宽2~4cm,两侧小叶依次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沿叶脉有短茸毛,嫩叶下表面毛较密;总叶柄长2~6cm,有一浅沟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气芳香,味辛

微苦。

【鉴别】 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较多。叶肉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海绵组织较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个较小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可见纹孔;上、下表皮内方有数列厚角细胞。

本品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1~4细胞,先端细胞较长,表面有疣状突起;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约至55um,柄单细胞;小腺毛少见,头部1~4细胞,直径约至25um,柄1~3细胞,甚短。下表皮细胞较小,长17~30(45)um,直径12~25um,垂周壁

微弯曲或较平直;气孔不定式,直径15~20um,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腺鳞和小腺毛较多。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鲜用,供提取牡荆油用。

【贮藏】 置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