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别名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本品为硅酸盐类滑石族矿物滑石。陶弘景曰:“滑石,正白。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利,亦能烫油污衣物。
今出湘外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家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荥阳。”《本草图经》记载:“滑石,今道、永、莱、濠州皆有之。此有二种。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土人以为烧器,用以烹鱼是也。
莱、濠州出者,理粗质青,有白黑点,亦谓之斑石。《本经》所载土地,皆是北方,而今医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来。或云沂州出一种白滑石甚佳,与《本经》所云泰山之阴相合。然彼士不取为药,故医人亦鲜知用之。今濠州医人所供青滑石,云性微寒,无毒,主心气涩滞,与《本经》大同小异。”《纲目》称:“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今人亦以刻图书,不甚坚牢。滑石之根,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辽宁本溪、宽甸、海城,山东莱阳、栖霞、掖县,江西鹰潭,山西、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滑石;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通常为鳞片状和粒状的致密块体。全体呈白色、蛋青色、淡黄色而均匀,半透明至不透明,具珍珠样光泽,性柔,硬度1,断面显层状。相对密度2.7-2.8.手摸之有光滑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粉末,粉末为鳞片状。口尝之有微凉感。系有热水溶液和岩石中的镁和硅化和而成。产于变质的超基性,含镁、铁很高的硅酸盐岩和白云质灰岩中。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开采后,去净泥土、杂石即可。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甘淡,寒,无毒。归胃,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功效。用于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等症。
化学成分:
滑石化学组成为Mg3[Si4O10](OH)2,晶体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假六方片状单晶少见,一般为致密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白色或各种浅色,条痕常为白色,脂肪光泽(块状)或珍珠光泽(片状集合
体),半透明。摩氏硬度1,比重2.6-2.8。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有滑感,绝热及绝缘性强。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在体外,10%滑石粉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010) (OH) 2]。采挖后,除去
泥沙和杂石。
[性状]本品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质
软,细腻,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微,味淡。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置铂坩埚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搅拌,加硫酸5ml,
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盖上,稍等片刻,取下铂坩埚盖,水滴出现白色浑浊。
(2)取本品粉末0.5g,置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4→10)1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不
时摇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滤过,用水洗涤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置铂坩埚中,加入硫酸(1一2)10滴和氢氟酸5ml,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水10ml使溶解,取溶液2滴。加镁试剂(取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0.01g溶于4%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10)使成碱性,生成天蓝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