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精石
别名
中文名:金精石
拉丁文名:Vermiculitum
英文名:Vermiculit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phlogopite-Hydrobiotite;Vermiculite
别名:
金星石、金晶石。
概述
本品为硅酸盐类水云母一蛭石族矿物水金云母-水黑去母,或蛭石。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四川、湖南、河北、内蒙古等地。
形态特征
1、水金云母,晶体结构属单斜晶体。单体呈板住状、板片状、片状(为云母之假象),集合体呈粒块状或鳞片状;钳生于岩石中,或经破碎而散布于岩石风化壳和山麓堆积物中。褐黄、黄褐、金黄、青铜等色。油脂状或珍珠状光泽。一组理解完全,可依之折成碎片,薄片微具弹性,硬度2-3,相对密度2.8-3.4,它可局部残留在水金土母一水黑云母中,甚至残留在蚀变形成的大块蛭石的内部。
2、蛭石又名猫金。受热具有独特的体积膨胀性能,层间水分子受热至气化,使层片迅速撑开,片裂并弯曲呈水蛭状,灼伤后呈现银白色调的金属光泽,体积增大15-25倍不等,相对密度降到0.6-0.9,水化程度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可溶物的溶出性也随之增大,更易被酸溶解。
生态环境
产于蚀变的含黑云母或金云母的岩石中,是黑云母和金云母变化的产物。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采得后,除去泥沙、杂石,挑选纯净的块片。
炮制:
金精石:洗净泥土,研末。
煅金精石:取纯净金精石块片,用松柴燃烧一日许,冷后取出。或用纯净金精石块片,加礞石、皮硝拌匀,用炭火烧使之成团,煅至硝尽,其色金黄如镀金,取出。
形状规格
本品为片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扁块状,有的呈六角形板状。厚0.2-1.2cm,褐黄色或褐色。表面光滑,有网状纹理。似金属光泽。质软,用指甲可刻划皮痕,切开后,断面呈明显层片状,可层层剥离,薄片光滑,不透明。无弹性,具挠性。气微,味淡。以块大、色金黄、质软、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寒,咸,有小毒。归心,肝,肾经。有止血,镇惊安神,明目去翳功效。用于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吐血,嗽血等症。
化学成分:
金精石的化学组成变化很大,主要有氧化硅(SiO2),氧化镁(MgO),氧化铝(AI2O3),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以及水,另外还含有钛、钡、锰、锌等杂质。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从无色至浅褐黄色;低正突起;具多色性和吸收性;Ng≈=Nm为浅褐黄色;Np为无色;Ng=Nm>Np;解理完全。干涉色达到Ⅲ级黄,但常受到矿物本身的颜色干扰;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正光性。
理化鉴定:
1、取本品2-3块碎片,置于灼热铁片上,即发生急速膨胀而层裂,有的卷曲,色泽变淡,密度迅速下降,可浮于水面上。(检查蛭石)。
2、取本品粗粉0.2g,加稀盐酸5ml,振摇,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硫氰酸铵试液2滴,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②取滤液2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1-3滴,即生成蓝色沉淀,分离;取上清液,加氯化铵试液6滴,再滴加氨试液,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混浊时为止,再加热近沸立即通入硫化氢至生成沉淀,分离。取上清液加硝酸5滴,煮沸,加氢氧化钠试剂,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分成两份,1份加过量氢氧化钠试剂,沉淀不溶:另1份加碘试液,沉淀转成红棕色。(检查镁盐)③取②项蓝色沉淀,加硝酸8-10滴,加热使溶解,加水6滴,加氢氧化钠试液,
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分离,沉淀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铝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