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

2024-12-23 16:46:23 内容管理员 18

别名

别称:天鼠屎,蝙蝠类,盐老鼠屎

概述

夜明砂,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天鼠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日华本草"称夜明砂。生药为蝙蝠类动物的干燥粪便。

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浦江、兰溪、温岭,江西瑞昌、修水、萍乡,江苏南京、镇江、常州,广西百色、桂林、宜山,河南新乡、济源、内乡,甘肃天水、武都、文县,辽宁阜新、彰武、绥中;此外云南、四川、安徽、福建、陕西、吉林、山东、河北、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地。一般均自产

自销。

形态特征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以及其他多种蝙蝠的粪便,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浙江、江西、江苏、广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地。此药材全年均可采集,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泥土,拣去杂质,晒于。以质轻、干燥、色棕褐、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夜明砂为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常有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小翅。气无,味微苦而辛。以身干、无砂土、色棕褐、质轻、嚼之无砂感并有小亮点者为佳。取该品粉末封藏在水合氯醛及甘油溶液中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昆虫类碎断的残骸,如碎断的膜翅、鞘翅、外骨骼、足、复眼、触角、爪及各种毛等,但由于产地、季节、蝙蝠的种类及其所食昆虫有异,故该品所含之昆虫残骸亦有所有不同。

生态环境

蝙蝠常栖息于屋檐、房梁、石缝、 岩洞或树洞中。白天休息,黄昏或清晨活动觅食,以双翅目紫虫为食。

生长习性

群栖于洞穴或废旧的坑道内。每群上百只甚至数百只。多在洞顶以后足爪钩住缝隙或突出物而作倒持姿势停息。

生长周期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

采收加工

此药材全年均可采集,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泥土,拣去杂质,晒干。以质轻、干燥、色棕褐、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形状规格

夜明砂为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常有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小翅。气无,味微苦而辛。以身干、无砂土、色棕褐、质轻、嚼之无砂感并有小亮点者为佳。

性味功能

夜明砂味辛、微苦,性寒,归肝经,清凉散泄;具有清热明目退,散瘀消积除疳的功效;

主治目赤肿痛,雀目,内外障,小儿疳积,泻痢,积聚,痈肿,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