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

2024-12-24 10:53:48 内容管理员 12

别名

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猪腰草

概述

鸡骨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甘、微苦,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

产地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广东相思子,攀援灌木,长达1m;小枝及叶柄被粗毛。其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37.5px;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2500px,直径约5px;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30px;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生态环境

常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除去杂质和英果,切段

性味功能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主治:

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15~30g。

禁忌:

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10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1.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单细胞,顶端尖或长尖,长60~970um,直径12~22μm,壁厚3~6μm,层纹明显,有疣状突起。气孔平轴式。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圆形,直径16~40μm,有的壁稍厚。木栓细胞黄棕色。草酸钙方晶直径5~11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丁醇10ml使溶解,用2%盐酸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酸液,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相思子碱对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u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7.5%(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段。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多呈圆柱形,直径0.2~1.5cm,表面灰棕色至紫褐色,粗糙,有细纵纹,部分疏被短柔毛,切面淡黄色。小叶多脱落,矩圆形,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段。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多呈圆柱形,直径0.2~1.5cm,表面灰棕色至紫褐色,粗糙,有细纵纹,部分疏被短柔毛,切面淡黄色。小叶多脱落,矩圆形,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