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
别名
中文名:七里香。
拉丁名:Murraya paniculata (L.)Jack。
别名:
千里香、万里香、九秋香、九树香、过山香、黄金桂、四季青、青木香、月橘、十里香。
概述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 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 ya paniculata (L.) 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
产地分布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及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12m。树干及小枝白灰或淡黄灰色,略有光泽,当年生枝绿色,其横切面呈钝三角形,底边近圆弧形。幼苗期的叶为单叶,其后为单小叶及二小叶,成长叶有小叶3~5、稀7片;小叶深绿色,叶面有光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9cm,宽1.5~4cm,顶部狭长渐尖,稀短尖,基部短尖,两侧对称或一侧偏斜,边全缘,波浪状起伏,侧脉每边4~8条;小叶柄长不足1cm。
花序腋生及顶生,通常有花10朵以内,稀多达50余朵;萼片卵形,长达2mm,边缘有疏毛,宿存;花瓣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达2cm,盛花时稍反折,散生淡黄色半透明油点;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白色,线状,比花柱略短,药隔中央及顶端极少有油点;花柱绿色,细长,连子房长达
12mm,柱头甚大,比子房宽或等宽,子房2室。果橙黄至朱红色,狭长椭圆形,稀卵形,顶部渐狭,长1~2cm,宽5~14mm,有甚多干后凸起但中央窝点状下陷的油点,种子1~2粒;种皮有棉质毛。花期4~9月,也有秋、冬开花,果期9~12月。
生态环境
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石灰岩地区较常见,花岗岩地区也有,有时为小面积范围内的单优种。
生物学特性
水分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12.0%。
生长习性
七里香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不耐寒。最适年平均温度15~18℃,最高月平均温度27~29℃,最低月平均温度1~2℃,能耐极端最低温度-7℃,年降雨量1000~1600mm为宜。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碱性土壤栽培为宜。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除去杂质,切碎。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
形状规格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一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先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千里香小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一8cm,宽1一3cm,先端渐尖或短尖。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温;小毒。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根、叶用作草药。味微辛,苦而麻辣。性温,一说有小毒,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镇惊,消肿,解毒。治感冒、头痛、胃痛、牙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真伪鉴别
(1)本品粉末绿黄色或绿褐色。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垂周壁略波状弯曲。气孔多数不定式。非腺毛单细胞,壁厚,长30一100μm。叶肉组织由圆形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9一25μm。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栅栏组织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排列成行。油室圆形,直径60一120μm,有的内含黄色油滴。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试管中,加新制的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一3滴,摇匀,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一4,加1%三氣化铁乙酵溶液,显紫红色。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1,播种繁殖
2,扦插繁殖,
3,压条繁殖
栽培技术
修剪:当新栽小苗长至10~15cm高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保留6~8cm高,新抽枝条长至8~10mm高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顶芽,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成型后的植株还在不断生长,要及时修剪,长枝短剪,密枝疏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姿。特别是千里香枝条萌生力强,为保持一定树形,应注意经常修剪。
浇水:千里香喜湿润,盆栽千里香因盆土有限,易干燥,如不及时浇水会因缺水而枯死。但也不宜浇水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长期盆土过湿,树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烂根导致死亡。栽培千里香时浇水要适度,孕蕾前应适当控水,以促使花芽分化,孕蕾后及花果期盆土以稍偏湿润而不渍水为好。夏、秋季高温期要早晚各浇水1次,春季可每天或隔日浇1次水,冬季可数日浇水1次,梅雨季节或雨天要防积水,以免植株烂根死亡。
施肥:上盆或翻盆换土时,宜在培养土中掺些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生长期半月左右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不可单施氮肥,否则枝叶徒长而不孕蕾,生长旺季每隔3~4周施1次稀薄饼肥。4~6月每月可向叶面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剩的可淋根部以促使花芽分化。一般秋季不宜施肥,以防萌生新梢,遭受冻害。冬季可施1次有机肥做基肥。氮、磷、钾肥可根据千里香的生长情况和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而定。
温度:千里香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不耐寒,冬季当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要移入5℃~10℃室内越冬,如室温过低易掉叶,影响翌年生长,低于0℃就会冻死。光照:千里香是阳性植物,宜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才能叶茂花繁而香。如家中养护,开花时可移至窗台上,花谢后仍需置于阳光充足处,在半阴处生长不良,花的香味也淡,过于阴蔽则枝细软、叶色浅、花少或无花。冬季入室亦应置于阳光充足处。
换盆:千里香可每隔2~3年换1次盆,秋季10~11月或晚春4~5月为最佳时期,冬季一般不宜换盆。换盆应根据树木大小来确定,可用原来盆或换稍大一号的盆。换盆时可结合修根、换土,根系太密太长的应予修剪,脱盆时剥掉土球四周50%~70%的旧盆土,剪掉烂根及部分老根,然后按照上盆的过程进行处理。如保留较多的原土,则可随时进行换盆,不受季节限制,如需换去大部分或全部宿土,要严格选择恰当的换盆时期。
病虫防治
主要是白粉病。常在页面、叶背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使叶片失绿、黄化、脱落,在新梢抽生期间发生危害严重。雨水多、湿度大时,容易发病,并迅速蔓延。防治方法:在新梢抽生期或刚刚萌动时,对新梢叶喷洒1次1200倍液腈菌唑水溶液,或800倍粉绣宁水溶液,或1000倍液白粉净水溶液等,均匀喷湿所有的叶枝(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当雨水多、湿度大时,要在晴天及时喷洒1次800倍液甲基托布津水溶液。如家庭盆栽千里香,可对叶面喷洒25~30倍干燥纯净草木灰浸出液,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或0.5%小苏打水溶液,或25~30倍液干八角浸出液或0.1%石灰水澄清液。如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重新补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常见虫害
①红蜘蛛:危害叶片,吸附在叶片上刺吸汁液,使植株营养不良,造成叶片失绿、黄化,导致大量落叶。在高温干旱时易发生,要注意检查叶片。防治方法:发现叶面、叶背上有针头大小的红色小虫爬动时,要连续喷洒20%三氯杀螨醇8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倍液。连续2~3次,效果显著。
②枝梢天牛:危害枝干、枝梢,从表皮层蛀入,形成虫道,使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枝梢折断,甚至枯死。防治方法:在千里香生长季节,要注意经常检查枝干、枝梢,发现有虫粪排出时,失就要找到虫孔,然后用棉花蘸敌敌畏原液,将虫孔口堵塞住,使枝梢天牛被闷发死在虫道内。在枝梢天牛产卵和孵化季节,一般是在秋季,每隔7~10天在枝干和枝梢上喷洒1000倍液毒斯本水溶液,连续喷施2~3次,可将卵粒和刚孵化的幼虫杀死。
③金龟子:危害叶子,主要是啮食嫩叶,使叶片减少,削弱树势,影响正常生长。防治方法:在嫩叶生长期间,可以喷洒1次800倍敌百虫水溶液进行防治。在幼虫发生高峰期的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用40%甲基辛硫磷1500~20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连续浇灌2~3次。可有效防治苗木生长发育期的幼虫,也可减轻来年虫害的危害。
④卷叶蛾:危害嫩叶,使叶片卷曲后枯死,或使生长点萎缩不长,影响叶片正常生长。防治方法:在嫩叶生长期间,可喷洒1次1500倍液蚜虱净水溶液,或1500倍液大功臣水溶液,或1500倍液安绿宝水溶液进行防治,直至杀死幼虫为止。
⑤蚜虫:通常集中在嫩芽、嫩叶、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物受害部位萎缩变形,蚜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株并诱发煤污病等病害。防治方法:可用速扑杀400~600倍液,或万灵400~6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效果显著。
发展前景
它树姿优美,枝叶秀丽,四季常青,开花时花浓香而持久,果实红艳,花色洁白而美丽,果实红艳。南方暖地可作绿篙栽植.或植于建筑物周罔,也可作为盆栽供室内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