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
别名
枸杞、甜菜子、红耳坠、地骨子、血杞子、枸杞果。
概述
枸杞子是我国著名的滋补类中药材,药、食皆用,畅销国内外。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子(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枸杞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均系指枸杞子Lycium chinense Mill.而言。明·《本草纲目》云:"枸杞子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又谓:"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此"甘州者"即指宁夏枸杞子而言。明·《弘治宁夏新志》有枸杞子子作为"贡品"的记载,说明当时宁夏枸杞子数量多、质量好,闻名全国。清·《中卫县志》中有"枸杞子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子皆宁产者也","宁安"即今宁夏中宁县境,表明当地群众种植枸杞子,已形成专业性的"杞园"。现今全国枸杞子药材仍以宁夏枸杞子为佳。
产地分布
宁夏枸杞子分布于北纬31-44°,东经80-122°东起辽宁营口,西至新疆和田;南起四川小金,北抵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广大地区。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青海至山西的黄河两岸黄土高原及山麓地带。山东、河南、浙江、江苏等省亦相继引种栽培,目前全国17个省(市)、260余县有栽培生产。
枸杞子子主产于宁夏中宁、中卫、银川;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旗;新疆精河;陕西靖边;甘肃庄浪等地。
地方习用品:枸杞子分布于河北、天津、山西等地。主产于天津靖海;河北巨鹿、大城、深县;山西清徐。商品习称"血枸杞子"或"津枸杞子"。
形态特征
直立性落叶灌木,一般树高1.5-2米,树干基径6-10厘米。树皮条状沟裂,色灰黑或灰白。树冠呈伞形,冠径一般2-2.5米。冬芽小,被有数枚芽鳞,结果枝长20-80厘米,当年生结果枝色灰白、青灰或青黄;2年生结果枝色灰褐或灰白,枝形弧垂,具针刺。叶为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主脉明显而侧脉不显。叶长4-12厘米,宽0。8-2厘米,具短柄,簇生,当年生枝单叶互生。花簇生于叶腋。芽眼为1极度短缩的侧枝,因而萌发出的叶、花为数枚簇生。花冠紫红色,筒状,尖端5裂,裂片圆舌形,覆瓦状排列;花冠筒长0.8-1厘米,花瓣裂深0.5-0.6厘米。花萼绿色,钟状,长0.6-1厘米,多为2唇形。花柄细,长1-2厘米。雄蕊5枚,雌蕊1,柱头头状,2浅裂,子房上位,二室,胚株多数。浆果,成熟时鲜红色、橙红或橙黄色。内含种子20-50粒,种子黄白色或黄褐色,种皮骨质,多呈扁肾形,细小。
地方习用品:枸杞子(Lycium chinense Mill.),灌木。叶卵状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5-1.7厘米;花1-4朵簇生于叶腋;花萼钟状;3-5裂;花冠漏斗状,紫色,5裂,裂片边缘具缘毛,裂片与筒部等长。雄蕊稍短于花冠;浆果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0.5-1.5厘米。
生态环境
枸杞子多生于2000-3000米的河岸、干山坡、渠畔、砂砾等土层深厚的棕壤地。
生物学特性
枸杞子喜气候凉爽,具有喜阳、耐旱、耐盐碱特性。枸杞子对气温的适应性广,在年平均气温5.4-12.5C条件生长良好,-25.6℃下越冬无冻害;年降雨量仅251.5毫米的黄土高崖、干旱荒漠地仍能生长;在全光照下生长迅速,发育健壮,在荫蔽下生长不良。定植1-5年为初果期,5-15年为盛果期。花果发育全过程可分为:花蕾期约12天,开花期约4天,果期30天。自花蕾期到果熟约45天。在宁夏,4月下旬展叶现蕾,5-6月第1次开花,6月中旬果熟,8-9月第2次开花,9-10月果熟。
生长习性
枸杞子喜气候凉爽,具有喜阳、耐旱、耐盐碱特性。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
年需求量:约70000-75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 枸杞子一年两季分为"夏果"和"秋果",而夏季产的果实质量最佳。采果期在6-8月,幼龄树可延迟至10月。采果期间通常每隔5-7天采摘1次,采摘过早或过迟采摘的果实干燥后色泽不佳,并忌在有晨露和雨水未干时采摘。
2、加工 可采用晒干或烘干两种方法。晒干:将鲜果摊在果栈上,厚度2-3厘米,置向阳、通风干燥处晾晒,开始的两天内不宜在强光下曝晒,晾晒时忌用手翻动,一般10天左右即可干燥。烘干:先将鲜果摊在果栈上,然后推入烘房,温度逐渐升高,第1阶段,温度40-45℃,历时24-36小时,失水约占总含水量的50%左右,果实出现部分收缩皱纹;第2阶段,温度45-50℃,历时36-48小时,失水占总含水量的30-40%左右,果实全部呈现收缩皱纹,呈半干状;第3阶段,温度50-55℃,历时24小时左右即可干燥。果实色良好。干燥后要进行脱柄,其方法各地不同。
贮藏养护
枸杞子子一般用内衬防潮纸或塑料薄膜的纸箱、木箱或铁箱包装,每件10-15公斤左右。贮于低温干燥处,温度25C以下,相对湿度65-70%。商品安全水分13-15%。本品易虫蛀,受潮发霉、泛糖(泛油)、变色。吸潮受热后,颜色变深,质地返软,糖分外渗,表面呈油状,手感粘腻,产生泛糖(泛油),称为油果;感染霉菌,呈现霉斑,结成坨块,并发热变质。贮存二年以上,颜色加深,变为暗红色,时间越久,颜色越深。易受药材甲、烟草甲、麦蛾茧蜂、米象小蜂、米黑虫、酱曲露尾甲、一点谷蛾等危害。储藏期间,发现受潮时,要及时凉晒干燥。
性味功能
枸杞子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善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
主要成分:
生物碱、内脂及香豆精类、黄酮类、甾醇、有机酸、多糖、蛋白质及氨基酸类等。并含有约1%的甜菜碱及酸桨果红素。
主要药理作用:
试验表明,宁夏枸杞子果实具有(1)雌性激素样作用。(2)升高白细胞的作用。(3)对体外培养的胃癌及宫颈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生长则无抑制作用。(4)能增强小白鼠血清溶菌酶的活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另据报道宁夏枸杞子子提取物具有阿托品样的副交感神经阻断作用。从宁夏枸杞子果实中提取的胍类衍生物及黄酮类物质,能使大鼠血糖持久下降,增加糖耐量且毒性较小。
药典标准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性状]本品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长6~20mm,直径3~10mm。表面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突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种子20~50粒,类肾形,扁而翘,长1.5~1.9mm,宽1~1.7mm,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甜。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橙色或红棕色。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细波状弯曲,外平周壁表面有平行的角质条纹。中果皮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壁薄,胞腔内含橙红色或红棕色球形颗粒。种皮石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壁厚,波状弯曲,层纹清晰。
(2)取本品0.5g,加水35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15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酸(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温度为80℃).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1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55.0%。
[含量测定] 枸杞多糖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25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适量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1mg)。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ml、0.4ml、0.6ml、0.8ml、1.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水补至2.0ml,各精密加入5%苯酚溶液1ml,摇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5ml,摇匀,放置10分钟,置40℃水浴中保温15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