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
别名
陵游、草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等。
概述
龙胆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entianare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龙胆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名医别录》记有:"龙胆生齐朐山谷及冤句 (今山东)"。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曰:"今出近道,以吴兴(今浙江)者为胜,根状似牛膝,味甚苦。"从产地看,当包括龙胆属植物龙胆在内;苏颂著《图经本草》曰:"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
作铃铎形,青碧色……。"似今条叶龙胆。可见,公元1062年以前,龙胆及条叶龙胆已广为应用。坚龙胆至清朝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 (1848)始见所载一种附图与之相同。
产地分布
龙胆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广东、新疆也有分布。主产于黑龙江杜蒙、富裕、齐齐哈尔、海林、穆棱、东宁;吉林长白、桦甸、永吉、蛟河、珲春;辽宁宽甸、风城、桓仁、新宾、西丰。
条叶龙胆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西、广东也有分布。主产于黑龙江杜蒙、富裕、泰来、齐齐哈尔、大庆;吉林长白、永吉、珲春、桦甸、汪清;内蒙古阿荣旗,额尔古左旗、牙克石。
三花龙胆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主产于黑龙江富裕、杜蒙、齐齐哈尔、大庆;内蒙古阿荣旗、扎兰屯、额尔古右旗、额尔古左旗;吉林桦甸、珲春、长白、汪清、永吉;辽宁新宾、桓仁、宽甸、凤城、岫岩。
坚龙胆主要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主产于云南保山、文山、大理、楚雄、昭通、曲靖、临沧;贵州遵义、正安、惠水、习水、凯里、水城;四川木里、布拖、冕宁、盐源、喜德、甘洛。
地方习用品:头花龙胆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五岭龙胆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红花龙胆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高山龙胆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管花龙胆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湿生扁蕾(西藏称龙胆草),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阿坝。
形态特征
1、条叶龙胆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平滑无毛,常带紫红色。根茎较粗短,节间甚短,每节通常生1-3条绳索状根,黄褐色,具明显皱纹。茎直立,单一,稀2茎丛生。不分枝。叶对生,茎中部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革质,长5-1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反卷。花单生于茎顶或上部叶腋。苞片2枚,线形。花萼钟形或筒状钟形;花冠筒状钟形至钟形,蓝紫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先端尖。裂片间褶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雄蕊5,雌蕊2。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2裂,反卷。蒴果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种子细小,椭圆形,红褐色。
2、龙胆 全株通常绿色稍带紫色。根茎短,密生多数黄白色具横皱纹的根。茎直立,粗状,单一。叶对生,无柄;中部叶较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3厘米。边缘及叶脉粗糙,具3条明显的主脉。花丛生于茎端或叶腋,花鲜蓝色或深蓝色,先端5裂,裂片卵形,顶端尖,裂片间褶三角形,渐尖;雄蕊5,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长圆形,具短柄;种子多数。
3、三花龙胆 本种与条叶龙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全株高40-80厘米;叶长5-10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边缘不反卷;花束生于茎端3-5朵,腋生花多为1-3朵,基部有3-5片叶状苞所包围,较花为长,花冠裂片先端钝或圆,裂片间褶甚短,三角形,先端有细齿。
4、坚龙胆 本种与上述三种不同之处为:根近棕黄色,茎常带紫棕色;叶小,革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主脉三出;花顶生或腋生,紫红色,花冠裂片先端急尖,裂片间褶不等边三角形。
生态环境
龙胆生于草甸、灌丛中;条叶龙胆生于山坡、路旁、灌丛间,海拔200-1700米处多见;三花龙胆生于湿草甸、灌丛中;坚龙胆生于向阳山坡。
生物学特性
龙胆植物种较多,分布区域较广,因而生物学特性各异。条叶龙胆喜气候冷凉,轻度碳酸盐黑砂土。三花龙胆、坚龙胆喜潮湿和凉爽气候。
1、种子特性龙胆种子细小,千粒重仅24毫克左右,具有翅。在北方种子落地,经冬季低温于翌年盛夏高温高湿季节,遇适宜条件则可萌发。试验表明,用5%KNO3溶液浸泡3小时,经水洗;用100ppm赤霉素浸泡72小时,经水洗,用自来水冲洗或经水培后,均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达80%左右。用水冲洗种子的生理机制可降低水溶性抑制物质。
2、根系生长发育特性龙胆种子萌发后,当年形成胚根和主根在内的直根系。第2年有不定根参与构成须根系,主根生长5年左右即萎缩,完全过渡到由不定根构成的须根系;龙胆一年生苗在子叶期可达2周左右,在此期间生长停滞,主根细小不分枝,先端生长点被一小撮根毛包围,很难观察到根尖的细胞分裂。约1个月左右与产生真叶的同时可看列根表面有一些菌丝,同时根毛开始退化。继而根的伸长区明显加粗,其上方覆盖较多的菌丝,菌丝覆盖处的表细胞多崩溃,呈土黄色,无根毛,有隔膜的真菌菌丝自根表伸向土壤中,菌根菌在根表面进一步发展,可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为细的具隔分枝菌丝,一为由1-4条具隔菌丝被一加厚保护鞘包围,可称为根状体或菌索。此时皮层中偶见含有少量菌丝片断的细胞,至生长末期,菌根菌继续增多,皮层细胞间隙也有较多菌丝侵入,有的已与内皮层外壁相连,甚至向中柱鞘侵入,皮部个别部位被菌丝拓殖而无细胞形态。至休眠时期,侧根的末端分枝常萎缩,并在基部附近产生很多的突起,基中部分为越冬根原基,部分为类似根瘤的丘状突。越冬根原基于第2年春产生新根,新根上亦有菌丝而无根毛。菌根菌一般随根龄之加大而增多,初生皮层被菌丝拓殖的范围也有所扩展,故老龄根表面除菌丝、菌索局部可形成菌鞘外,表皮及外皮层已不复存在,皮层细胞亦常残缺,但内皮层通常都完整保存。菌根菌发育的节律表现为春季与秋季两个高峰。龙胆的根系除胚根发育成的根在子叶期有一小撮根毛外,终生不再生根而被菌丝所代替,菌根菌吸收土壤中的水及养分代替根毛的功能,同时也因其拓殖而破坏了表皮,外皮层及皮层细胞,菌根菌与龙胆是一种共生关系。子叶期生长停滞的长短看来与菌根感染的早晚有关。
3、开花结实特性龙胆萌动后,经3个月的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7月末至8月初现蕾,8月下旬值晴朗天气2-3天开始开花,开花顺序为主茎顶端先开花,其次为邻近叶腋中花序的顶花,然后为花序下部的花。于9月末种子陆续成熟,种子完熟时蒴果顶端二瓣开裂,细小而具翅的种子可随风传播。
4、器官再生特性龙胆的断根和地上茎扦插可再生根。据实验,断根在伤口下面3-5层的细胞深处产生划伤形成层,约在第10天左右,可见划伤形成层下方,原来的形成层与韧皮部相邻的附近个别细胞开始分裂。2天后分生细胞增多,由少数细胞形成的分生中心具有潜在地形成器官的本质,即分生组织。第14天左右可见形成分生组织,再经2天则可见分生组织出现单向极性,远端外层细胞的排列趋于规则,逐渐形成根原基。约20天左右。肉眼可见再生根自断面突出。而插枝约第9天可先见在木质部外方产生拟分生组织,其次可于木质部内方乃至皮层和髓部相继产生拟分生组织,以木质部外方于形成层与外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产生拟分生组织为最常见。而这些拟分生组织产生的部位不同于断根再生,一是在水平方向上常发生在木质部内外两侧,其次在垂直方向上只在2、3层细胞深处,距切伤面较浅。自出现拟发生组织始,约2、3天后即形成分生组织。再经2、3天可见根原基形成,进而形成幼根。扦插一般需半月左右生根,如果因某种原因,茎的切伤面不能形成新根,还可产生侧根,则自外韧皮部外方产生,突破皮层和表皮,形成不定根。
生长习性
龙胆植物种较多,分布区域较广,因而生物学特性各异。条叶龙胆喜气候冷凉,轻度碳酸盐黑砂土。三花龙胆、坚龙胆喜潮湿和凉爽气候。
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家种品用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4年采收;分根繁殖3年采收。
采收加工
1、采收 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的,可选生长4年的采收;分根繁殖的,可选生长3年的采收。采收时间,关龙胆以秋季、坚龙胆春、秋两季均可,采收时要尽量挖全须根。
2、加工 去掉地上茎,洗净泥土,晒至半干,将根条顺直捆成小把,再行晒干即可。
贮藏养护
龙胆一般为压缩打包件,每件50公斤。贮于仓库干燥处,库温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2-15%。
本品易霉,偶见虫蛀。吸湿品丛生根的细微末端返软,有的可见霉迹。
储藏期间,保持环境干燥、整洁;定期检查,发现受潮及初霉品,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高温高湿季节前宜进行密封养护。
形状规格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有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性状特征基本与龙胆相同。
坚龙胆:根茎短,呈不规则结节状,疏生细长而稍弯曲的根。根长8-20厘米直径0.1-0.3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皱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断面棕色,中央木部呈黄白色圆心。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龙胆商品分山龙胆、坚龙胆两种。
规格等级均为统货。
龙胆商品规格标准
龙胆 统货 干货。呈不规则块状,顶端有突起的茎基,下端着生多数细长根。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细横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显筋脉花点,味极苦。长短大小不分。无茎叶、杂质、霉变。
坚龙胆 统货 干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有木质的茎杆,下端着生若干条根。粗细不一。表面棕红色,多纵皱纹。质坚脆,角质样。折断面中央有黄色木心。味极苦。无茎叶、杂质、霉变。
性味功能
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等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主要成分:
(1)龙胆苦味素类:主要是裂环烯醚萜甙类,如龙胆苦甙普遍含有,龙胆甙及三花龙胆甙,存在于龙胆及三花龙胆,当药苦甙存在于三花龙胆。(2) 甙类:从结构来看与黄酮性质相近,主要以甙类形式存在于龙胆属等植物中。(3)生物碱类:主要是单萜类生物碱。坚龙胆含龙胆宁碱,龙胆次碱,龙胆
含龙胆黄碱等。
主要药理作用:
增加胃液和胃酸分泌的健胃作用;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龙胆碱有兴奋小鼠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则出现麻醉作用;龙胆酊能抑制心脏,使心率减慢,大剂量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龙胆碱及龙胆次碱也可使豚鼠和猫的血压下降;龙胆碱和龙胆次碱,口服可使大白鼠甲醛性关节炎减轻,龙胆碱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比水扬酸钠强4-7倍);水煎醇沉注射液对由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害有护肝作用,对大鼠、犬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龙胆碱及龙胆次碱具毒性,小鼠口服LD50分别为460毫克/公斤和1250毫克/公斤,小鼠静脉注射龙胆总甙的LD50为163.4毫克/公斤。
真伪鉴别
龙胆根横切面。
1、表皮残存,由一层细胞组成,外壁较厚。
2、外皮层明显,壁稍增厚。皮层约4-6列扁长细胞,常有裂隙;内皮层明显,每一个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
3、韧皮部宽广,外侧多具裂隙。
4、形成层不甚明显。
5、木质部导管约3-10个群束。
6、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均匀密布。无髓部。粉末:龙胆淡黄棕色。
1、导管为网纹及梯纹,直径约45艳;
2、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子细胞,有的子细胞又被分隔为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每个细胞由纵壁分隔成数个子细胞,有的子细胞又被分隔为小细胞。
3、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理化鉴别:
取龙胆2g,加甲醇10ml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约4ml,取2ml加酸酸化,加碘化铋钾试剂有橘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取以上甲醇提取液点于硅胶GF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挥干后在紫外光灯下(254 nm)观察荧光,龙胆苦苷呈红紫色斑点。
按上法将甲醇提取液点成带状进行层析,收集Rf值约0.4处的紫红色带,加甲醇温浸1小时,不时振摇;取上清液测定紫外光谱,在2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检查龙胆苦苷)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宜选择比较湿润的地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以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贫瘠、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播种或移栽前进行整地,翻地深度2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然后整平耙细,作成60-65厘米大垅或1-1.2米宽的畦床。
(二)种植方法
1、繁殖方式 龙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均可。有性繁殖要求技术条件比较严格,种子播后土壤含水量不低于30%,地表空气湿度60-70%,温度25-28℃为适宜,约7天开始萌发,土壤PH6.3-7.8时种子萌发率较高。无性繁殖可采用分根繁殖、地上茎扦插繁殖。分根繁殖于秋季挖出地下部分,将根茎切成3块,连同须根备作种栽用;地上茎扦插可取多年生植株芽分化以前的枝条,每3节为扦插材料,下端节下斜切,并切除端节的两个叶片,立即浸入复合激素溶液GA、BAP、NAA各1ppm等量混合液2-3厘米,经48小时后,备作扦插材料用。
坚龙胆也可进行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10C也可萌发,先高温后低温发芽率高,先低温后高温发芽率低,用赤霉素300ppm或24-D,5ppm浸种可提高发芽率。分株繁殖多在秋季将地下部分挖出,将植株旁所生的子株作为种根。
龙胆和坚龙胆均为光萌发种子,光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关龙胆的种子光感度为1000-2000Lux48-72小时。
2、栽种方法(1)龙胆栽种方法:种子育苗:于春季播种,播前将种子经水洗后,混入适量细砂,于整平的畦床上撒播,播种量每平米1-1.2克,播后覆草保持温度、湿度,温度勿使超过30℃。生长2年后于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栽,在备好的大垅上开沟,沟深视栽子大小而定,株距15厘米左右,覆土深度3-4厘米。
分根繁殖:将繁殖材料于秋季栽于已做好的大垅上,株距10厘米左右,覆土深度5厘米左右,栽后灌足水,以保墒情。
扦插繁殖:将备用的扦插材料扦入整好的畦床,株行距为10x10厘米,扦插深度为2-3厘米,随即灌水,土温18-20℃,约3周可生根。(2)坚龙胆栽种方法:种子繁殖:可以秋、冬两季播种,一般秋播在10月中旬至11月,冬播于12月至1月。为使播种均匀,可将种子混入适量细砂或腐殖质土,于畦床开浅沟,行距20-3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复土0.3厘米左右,亩播种量150-200克,播后盖蒿草或草帘保温,20多天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一般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栽种,春季于4月上旬,秋季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在越冬芽形成而尚未萌动时进行,按行距20-23厘米,株距16-20厘米,于畦床上穴栽,穴深视种栽大小而定,栽时须根要展开,勿使芽头露出地面,覆土深度3厘米,栽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不好要灌水。
(三)田间管理
种子播种后,应注意保持温度和温度,出苗率达50%时,盖帘的将草帘子支高30厘米左右,盖草的将草均匀的拿掉一半左右,以防压苗。出苗率达80%时,揭去草帘和盖草。幼苗期及时拔除田间杂草,防止草荒,保持田间清洁。天气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每年进行1-2次追肥。花蕾形成后,商品田应摘除花蕾,以促进根系发育。龙胆忌强光,可种植遮荫作物,畦作的于畦床南侧,垅作的行间间种玉米进行遮荫作物。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龙胆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导致整个叶片枯死。并在入冬前清除田间枯枝落叶,烧毁,以防病菌蔓延。
2、虫害 蝼蛄、蛴螬危害较重的地块,可在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也可在生育期进行防治。
发展前景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龙胆年需要量130-150万公斤左右,野生资源蕴藏量约2000万公斤。龙胆资源分布比较分散,有效经济量较低,一般仅为50%左右,龙胆自然更新年限长,一般需要10年左右,因此,每年的商品量仅为100万公斤左右,产需缺口较大。可见,只靠野生资源是难以持久保持市场需要的。
龙胆是"清热燥湿"的常用药,现代医学研究又证明,它具有促进胃液分泌,保肝利胆,抗炎杀菌、抑制肿瘤、治疗肝炎与乙型脑炎等多种功效。今后在饮片配方和中成药原料中需要量将会不断增加,生产和销售都有很好的前景。
龙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家种生产发展缓慢。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控制采挖强度,保持生态平衡。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野生资源保护区,为自然更新创造条件;进一步搞好野生变家种的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尽快解决技术难点,加快发展速度,增加货源,满足需要。(常用中药材)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龙胆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全国用量比较大。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3年的1977-1980年曾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1980年改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生产有较大的发展,购销起伏增长,市场供应偏紧,总的看,属于基本满足需要的品
种。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材经营机构和流通体制不断完善,龙胆收购和销售逐年增加。1965年收购114万多公斤,比1957年增长3倍多;销售52万多公斤,比1957年增长1倍左右。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龙胆的收购量很不稳定,呈下降趋势。1970年收购54.4万公斤,比1965年下降1倍多。这期间供应比较紧缺,虽然东北三省和贵州、湖南、浙江、广西、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先后进行试种,由于技术难度大,生长周期长,发展很慢,商品量很少,仍然依靠野生资源来维持市场供应。
70年代末,加强了野生资源的收购,龙胆收购量明显增加。1978收购近18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初期,为了保护龙胆野生资源,减少了收购,1983年收购124万多公斤,比1978年下降69.8%,但市场供应比较平稳。
药典标准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坚龙胆 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鉴别] (1)本品横切面:龙胆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发达,均匀密布,无髓部。粉末淡黄棕色。龙胆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平周壁显纤细的横向纹理,每一细胞由纵隔壁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纵隔壁大多连珠状增厚。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导管及梯纹导管直径约至45μm。坚龙胆无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平周壁的横向纹理较粗而密,有的粗达3μm,每一细胞分隔成多数栅状小细胞,隔壁稍增厚或呈连珠状。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备用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9.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36.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
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滤液备用,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Og)不得少于3.0%;坚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O9) 不得少于1.5%。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龙胆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根圆柱形,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有的有横皱纹,具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至棕黄色,木部色较浅。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根表面无横皱纹,膜质外皮已脱落,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切面皮部黄棕色,木部色较浅。
[含量测定]同药材,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坚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O9) 不得少于1.0%。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 【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