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虫

2024-12-26 15:36:55 内容管理员 10

别名

中文名:红娘虫

英文名:Huechys sanguinea

别名:

红娘虫、么姑虫、红女、红姑娘、红蝉。

概述

本品为蝉科红娘子属动物黑翅红娘子、短翅红娘子、褐翅红娘子的全体。陶弘景曰:“樗鸡,形似寒蜇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树似漆而臭,今以此树上为好,亦如芫青、亭长,必以芫葛上为良矣。"《唐本草》记载:“樗鸡有二种,以五色具者为雄,良。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用。今出岐州,河内无此物也。”《本草衍义》称:“樗鸡,京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红,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1、黑翅红娘子,体较大,体长15-25mm,宽5-7mm。头黑色,复眼褐色,突起,成半球形,单眼3个,淡红色,基部全被夥以长毛。胸部黑色,中胸背两侧有一个较大的朱红色斑块,前翅黑色,翅脉黑褐色;后翅淡褐色,透明,翅脉黑褐色,腹部朱红色。

2、短翅红娘子,本种与黑翅红娘子相似。特征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朱红色斑纹,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灰褐色。

3、褐翅红娘子,形状与习性与黑翅红娘子相同,其特点为前翅褐色,后翅淡褐色,半透明。

生态环境

常栖息于草间、低矮的树丛中。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7-10月捕捉,晒干或烘干。

形状规格

1、黑翅红娘子,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似蝉而形较小,长1.5-2.85cm,宽5-7mm。头黑,嘴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有2对黑棕色有膜质翅,内翅较薄而透明,均有明显的细纹。胸部棕黑色,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具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部开体内呈淡黄色。气微臭,味微辛,极毒。

2、短翅红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斑纹,朱红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褐色。

3、褐翅红娘子,前翅灰褐色,后翅淡褐色。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平。归心,肝,胆经。具有破瘀,散结,玫毒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腰痛,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等症。

化学成分:

红娘子含斑蝥素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色素。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