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
别名
中文名:玫瑰茄。
英文名:Roselle Calyx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cus sabdariffa l
别名:
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
概述
本品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
产地分布
我国东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临沧、元谋、永仁、牟甸、保山等地区部引人工栽培。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玫瑰茄: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淡紫色,无毛。叶异形;叶柄长2-8cm,疏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1cm,疏被长柔毛;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8cm,宽5-15mm,具锯齿,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两面均无毛:主脉3-5条,背面中肋具腺。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mm,宽2-3mm,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
色,直径约1cm,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cm;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cm。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cm,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夏、秋季。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涝,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11月中、下旬,叶黄籽黑时,将果枝剪下,摘取花萼连同果实,晒1d,待缩水后脱出花萼,置干净草席或竹箩上晒干。
形状规格
本品略呈园锥状或不规则形,长2.5-4cm,直径约2cm,花萼紫红色至紫黑色,5裂,裂片披针形,下部可见与花萼愈合的小苞片,约10裂,披针形,基部具有去除果实后留下的空洞。花冠黄棕色,外表面有线状条纹,内表面基部黄褐色,偶见稀疏的粗毛。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酸。
性味功能
酸,凉。归肾经。具有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功效。主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症状。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x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播后约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条播,每1hm2播种量600-750kg。苗高15-25cm时,选雨后晴天或阴天,按行株距0.8x0.8或1mx1m,每穴栽1株。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x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播后约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条播,每1hm2播种量600-750kg。苗高15-25cm时,选雨后晴天或阴天,按行株距0.8x0.8或1mx1m,每穴栽1株。
(二)、田间管理:
苗高15cm时,进行拔草和缺株补苗,苗高30cm时,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苗期以氨肥为主,现蕾至花萼、果实增大期,以磷钾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