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草
别名
中文名:缬草
英文名:Valerian.
拉丁文名:Valeriana officinalis L.
别名:
穿心排草(《物理小识》),鹿子草、甘松(《植物学大辞典》),猫食菜(《新疆药材》),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陕西中草药》),香草、蜘蛛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概述
缬草(拉丁学名:Valeriana officinalis L.)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耐寒、开花、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根状茎粗短呈头状,茎中空,茎生叶卵形至宽卵形,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花丝扁平,花果期7-9月。北半球每年的6月至9月是缬草花期,白色或粉红色花朵。花朵能散发浓烈的香味。缬草原产於亚洲部分地区和欧洲,北美洲有栽培。其茎叶被一些鳞翅目物种(蝴蝶及蛾)的幼虫当作食物。缬草的根茎及根供药用,可驱风、镇,治跌打损伤等。亦可作为膳食补充剂。草经浸软、研磨、脱水后被放入方便的包装中,如胶囊,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等作用。16世纪时曾利用缬草制作香料。
产地分布
分布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在西藏可分布至4000米。欧洲和亚洲西部也广为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
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3)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毫米,近于无毛。花萼开花时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果时花萼长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红至蓝色,长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中部径1.5毫米,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角状卵圆形,宽7.5毫米,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具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状毛;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前对在内侧后对在两侧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环状,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后方延伸成极短子房柄。
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径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生山坡草地、林下、沟边,海拔2500米以下,性喜湿润,宜选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种植,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条件,耐涝,也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l
贮藏养护
缬草以野生资源为主,人工栽培历史较短,病害较少。病害主要有花叶病,该病发病较普遍,幼苗期更明显,严重者植株矮缩不长。防治方法:一是选留无病株留种;二是注意防治田间虫害,特别是蚜虫,鏷钤怎唻傥职减少病毒传染。
虫害防治
危害缬草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蚜虫等。蝼蛄可用90%晶体敌百虫50倍液与饵料配成毒饵诱杀。蚜虫可用洗衣粉对成水溶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形状规格
宽叶缬草(变种)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裂较宽,中裂较大,裂片为具锯齿的宽卵形,裂片数较原变种为少,通常5~7枚。产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但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华东各省,野生的仅有本变种。生于林下或沟边,海拔1500米以下。
性味功能
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缬草 根茎呈类圆柱表,较粗短,长0.5~2cm,直径0.4~1.5cm,表面黄棕色至褐以粗糙,有叶柄残基,上端有残留茎基,中空,有的根茎有横生分枝,远端节部有茎基残留,节间长1~2cm,根茎周围和下端从生多数细根,末端纤细,表面黄棕色至褐以,具纵皱纹。质稍韧,断面周围黄褐色或褐色,中心黄白色。有特异臭气,干品更浓。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凉感。以根头粗壮,根长,表面黄棕色,气呸浓烈者为佳。
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宜选择靠近水源、灌溉方便的低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为宜。于播种前进行整地,深耕25~30cm,整细耙平,结合翻耕施腐熟肥37.5t/hm2,撒布均匀,翻入土中。再按厢宽1.2m、沟宽0.3m开厢,将厢面整成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
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种子繁殖有直播和简易育苗2种,无性繁殖主要是进行单芽点切块繁殖。缬草种子干粒重0.6q左右。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仅30%,采取集中育苗的方法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在缬草开花盛期进行除草,将行间土壤挖松整细,拣尽杂草、石块,让种子成熟后,自然均匀地散落在地上,15d后开始发芽。1个月左右,苗高10cm时,再除草1次。这种育苗方法既省工,又充分利用种子,且技术简便,易于推广。直播种子发芽率低,管理困难;无性繁殖操作复杂。
移栽:在种子发芽1个月左右,苗高10cm时,再除草1次,11月前后移栽至大田,移栽株行距20cmx30cm。
浇水保湿:雨水充足的地方一般不需要浇水保湿。但偶尔播种后如遇晴天或土壤干燥,应在厢面盖1层草以保持出苗期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及时将草层撤除。出苗初期遇干旱时,每隔5~6天灌水1次,以后每隔15天或1个月灌溉1次。
除草松土:除草要及时,见草就除,可防止因根系带出种子或幼苗。幼苗高5~7cm后可进行松土,并结合松土达到除草的目的。缬草根系密布在表层土壤,松土不宜过深。至6~7月后封垄,地上部相互郁闭,根系密布行间,不再松土;当根露出土面时,应及时培土。
追肥:一般全年要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苗高5~10cm时进行,移栽田在返青后进行;第2次施肥在6月底进行。施尿素75kg/hm2,或复合肥150kg/hm2。施肥方法最好采用开沟条施,即在距植株10cm左右处开浅沟,施后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