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
别名
中文名:南蛇藤
拉丁文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
别名:
金银柳、金红树、过山风、过山枫、挂廓鞭、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老牛筋、黄果藤等。
概述
南蛇藤(学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卫矛科南蛇藤属落叶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花盘浅杯状,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肉质,子房近球状,蒴果近球状,种子椭圆状稍扁,赤褐色。5-6月开花,7-10月结果。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以本种的成熟果实作中药合欢花用;树皮制优质纤维,种子含油50%。该种植株姿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优良树种。
产地分布
中国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中国以外分布达俄罗斯、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生态环境
中国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中国以外分布达俄罗斯、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
生长习性
-股多野生于山地沟谷及临缘灌木丛中。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500m。性喜阳耐阴,分布广,抗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栽植于背风向阳、湿润而排水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若栽于半阴处也能生长。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
性味功能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种植技术
南蛇藤的繁殖可采用压条、分株、播种三种方法。
压条:在四月或五、六月间进行,选用1~2年生的枝条,将枝条部分压弯埋入土中。翌春可掘出定植。
分株:在3~4月份进行,将母株周围的萌小植株掘出,每从2~3个枝干,另植它处。
播种:在3月上旬,用温水浸种一天,然后将种子混入2~3倍的沙中沙藏,并经常翻倒,待种子萌动后,播于苗床中,秋后可假植越冬,翌春移植于苗围中,二年可出面。
注意事项:
(1)影响南蛇藤硬枝扦插苗的成活和生长因素很多。有关因素配合时,其成活率可达87%以上,20天后植株株高可达20.5cm,主根长12cm,平均每株的主侧根数10.55根。
(2)在南蛇藤扦插育苗过程中,为提高扦插苗成活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进行前期的蔗糖处理,激素处理应选用100mg/kg的ABT1和2,4-D。
(3)在南蛇藤扦插育苗过程中,为提高扦插苗木的质量,培育壮苗,前期应选用高锰酸钾x蔗糖和高锰酸钾两种处理,同时选用一定的激素进行处理。
(4)移载时需施入基肥,以后于每年开花前施肥一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好。偶有红蜘蛛为害,可喷洒稀释800~1000倍的25%的三氧杀醇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