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

2025-01-03 11:35:40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中文名:积雪草

拉丁文名:Herba Centellae Asiaticae

英文名:Asiatic Pennywort Herb

别名:

连钱草、地钱草、马蹄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落得打、地棠草、大马蹄草、土细辛、崩大碗、雷公根、刚果龙、缺碗草、芋子草、马脚迹、芽黄草、草如意、蚶壳草、含壳草、乞食碗、老豺碗、大水钱、破铜钱草。

概述

本品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葡萄,细长,节上生根,无毛或稍有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15cm,基部鞘状;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1-3cm,宽1.5-5cm,基部阔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常状脉5-7。单伞形花序单生,或2-4个聚状;花瓣卵形,紫红色或乳白色。果实圆球形,基部心形或平截,长2-3m,宽2-3.5mm,每侧有纵棱数条,棱间有明显的小横脉,网状,平滑或稍有毛。花、果期4-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990m的阴湿草地、田边、沟边。生物学特性

喜阳光和较湿润的环境。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7-11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形状规格

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圆柱形,长3-4.5cm,直径1-1.5mm,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纹皱纹。茎细长、弯曲、淡黄色、在节处有明显的细根残迹或残留的细根、叶多皱缩破碎,灰绿色,完整的叶圆形或肾形,直径2-6cm,边缘有钝齿,下面有细毛;叶柄长1.5-7cm,常扭曲,基部具膜质叶鞘。气特异,叶淡微辛。

性味功能

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功效。用于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为为,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亲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等症。

化学成分:

含多种a-香树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积雪草甙(Asiaticoside)、参枯尼甙(Thankuniside)、异参枯尼甙(lsothankuniside),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玻热模甙(Brahmoside)、破热米甙(Brah-minoside)和破热米酸(Brahmic acid)等,以及马达积雪草酸(Madasiatic acid)。此外,尚含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积雪草糖(Centellose,一种寡糖)、蜡、胡萝卜烃类(Carotenoids)、叶绿素,以及山柰酚、槲皮素和葡萄糖、鼠李糖的黄酮甙。全草主要含三萜酸和三萜皂甙。三萜有积雪草酸(asiatic acid)、羟基积雪草酸(brahmic acid)、异羟基积雪草酸(isobrahmic acid)及桦皮酸(be-tulinic acid)等。三萜皂甙有积雪草甙(asiaticoside,madecassol)、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落得打三糖甙(brahmoside)及落得打四糖甙(brahminoside),又谓含参枯甙(thankuniside)及异参枯甙(isothankuniside)。另含山柰素和槲皮素及其甙、积雪草碱(hydrocotyline)、内消旋肌醇(inositol)、积雪草低聚糖(centellose)、谷甾醇、维生素C、胡萝卜素、绿色挥发油及树脂状物质。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促进创伤愈合作用。

真伪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圆形或近方形。皮层为7-9列薄壁细胞,外侧数列细胞的壁呈不均匀增厚。外韧维管束6-7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侧国微木化的纤维群;木质部导管约6-10个;束内形成层为2-3列细小细胞。髓部由较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射线中分布圆形的油管,直径24-24μm,周围分泌细胞5-7个。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已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潭用氯仿溶解至约1ml,加1ml硫酸,氯仿层显红棕色。(检查三萜类化合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已醇适量,热提1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潭溶于醋酐中,加入1滴硫酸,醋酐层显绿以。(检查三萜类化合物)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于春、秋季条播,覆土2-3cm。

分株繁殖:在早春进行。苗期勤除杂草,旱季注意浇水。

药典标准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常卷缩成团状。根圆柱形,长2~4cm,直径1~1.5mm;表面浅黄色或灰黄色。茎细长弯曲,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圆形或肾形,直径1~4cm;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叶柄长3~6cm,扭曲。伞形花序腋生,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果梗甚短。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圆形或近方形。下方为2~4列厚角细胞。外韧型维管束6~8个;韧皮部外侧为微木化的纤维群,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皮层和射线中可见分泌道,直径23~34μm,周围分泌细胞5~7个。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呈多边形;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上表皮较少,下表皮较多。

(2)取本品粉末1g,用乙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15ml洗涤,弃去水液,

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积雪草苷对照品、羟基积雪草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5% (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2mmol/L倍他环糊精溶液(24: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nm。理论板数按积雪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积雪草苷对照品、羟基积雪草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积雪草苷(C48H78O19)和羟基积雪草苷(C48H78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圆柱形,表面浅黄色或灰黄色。茎细,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可见节,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圆形或肾形,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伞形花序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气微,味淡。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积雪草苷(C48H78O19)和羟基积雪草苷(C48H78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鉴别](除茎横切面外)

[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