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别名
臭桐、八角梧桐、海州常山。
概述
臭梧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产地分布
分布甚广,由河北南至浙江、福建,西至湖北、四川等地。主产江苏、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或3米以上。茎直立,表面灰白色,皮孔细小而多,棕褐色:幼枝带四方形,表面有褐色短柔毛。叶对生,广卵形以至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以至截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羽状,侧脉3~5对,幼时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老时则上面光滑;具叶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长柄:花多数,有气味:萼带赤色,下部合生,中部膨大,上部5深裂,裂片卵形以至卵状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或狡红色,下部合生成细管,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花丝伸出:子房为不完全的4室,花柱伸出,柱头分叉。核果,外围宿萼,果皮呈蓝色而多浆汁。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路边、山谷、山地、溪边。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8~10月开花后采,或在6~7月开花前采,割取花枝及叶,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形状规格
干燥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棕褐色,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广卵形以至椭圆形,上面灰绿色,背面黄绿色,具短柔毛,叶片多巳皱缩、卷曲,或破碎;叶柄密被短柔毛。花多已枯萎,黄棕色,有长梗,雄蕊突出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果实一枚,灰褐色,三棱状卵形,有皱缩纹理,枝叶质脆易折断,小枝断面黄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髓中有淡黄色分隔。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以花枝干燥,带有绿色的叶,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
味辛、苦,性寒。
归经
肝经。
功能
有祛风湿,降压的功效。
主治
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