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2025-01-07 11:24:15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名:千里光。

拉丁名: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

别名:

九里明、蔓黄、菀、箭草、青龙梗、木莲草、野菊花、天青红。

概述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ex D.Don),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是一种中草药,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

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值得注意的是,与现在报道的菊三七类似,千里光属植物多含肝毒吡咯双烷生物碱,其急、慢性中毒可引起肝脏的肝窦阻塞综合症、肝巨红细胞症或肝纤维化。

产地分布

中国西藏、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菲律宾和日本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状茎木质,粗,径达1.5厘米。茎伸长,弯曲,长2-5米,多分枝,被柔毛或无毛,老时变木质,皮淡色。叶具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2.5-12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戟形或稀心形,通常具浅或深齿,稀全缘,有时具细裂或羽状浅裂,至少向基部具1-3对较小的侧裂片,两面被短柔毛至无毛;羽状脉,侧脉7-9对,弧状,叶脉明显;叶柄长0.5-1(-2) 厘米,具柔毛或近无毛,无耳或基部有小耳;上部叶变小,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渐尖。头状花序有舌状花,多数,在茎枝端排列成顶生复聚伞圆锥花序;分枝和花序梗被密至疏短柔毛;花序梗长1-2厘米,具苞片,小苞片通常1-10,线状钻形。总苞圆柱状钟形,长5-8毫米,宽3-6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约8,线状钻形,长2-3毫米。总苞片12-13,线状披针形,渐尖,上端和上部边缘有缘毛状短柔毛,草质,边缘宽干膜质,背面有短柔毛或无毛,具3脉。舌状花8-10,管部长4.5毫米;舌片黄色,长圆形,长9-10毫米,宽2毫米,钝,具3细齿,具4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7.5毫米,管部长3.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长圆形,尖,上端有乳头状毛。花药长2.3毫米,基部有钝耳;耳长约为花药颈部1/7;附片卵状披针形;花药颈部伸长,向基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长1.8毫米,顶端截形,有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长3毫米,被柔毛,冠毛白色,长7.5毫米。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适应性较强,耐干旱,又耐潮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较好。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扎成小把或切段,晒干。

形状规格

干燥全草长60~100厘米,或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

茎圆柱状,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产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功能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肋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黄疸型肝炎;胆湿癣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痈肿疖毒;丹毒;湿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大量的毛莨黄素(flavoxanthin)、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及少量的β-胡萝卜素 (β-carotene) 。还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及氢酯(hydroquinone),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 ,水杨酸(salicyl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此外还含挥发油,黄酮甙,鞣质等成分。花中含类中胡萝卜素(carotenoid).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种植技术

作扦插或压条繁殖。

扦插繁殖:每年7-10月,截取地上部枝条,并须带有2个节间,选阴湿肥沃的土壤,将插条插入土中,土表留一个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0-15d成活。翌年春移截,移栽前作畦,宽100cm,长可依地形及排水情况而定,穴栽或开沟栽种,行距35-45cm。

压条繁殖:每年9-10月,选母株粗壮枝条,于枝条基部2-3节处压上泥土,枝稍露出地表,待节上生根后剪断,使与母株分开,另行栽种。

药典标准

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性状]

本品茎呈细圆柱形,稍弯曲,上部有分枝;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褐色,具纵棱,密被灰白色柔毛。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长三角形,有时具1~6侧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戟形或截形,两面有细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花黄色至棕色,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鉴别]

(1)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或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2~12细胞,顶端细胞渐尖或钝圆,多弯曲,细胞内常含淡黄色油状物,壁稍增厚,具疣状突起。

(2)取本品粉末2g,加0.36%盐酸的无水乙醇50ml,放置1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取续滤液40ml,蒸干,残渣加2%盐酸溶液2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11,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千里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丙醚-甲酸-水(90:7:3)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4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

阿多尼弗林碱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通则0512和通则0431)测定。

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甲酸溶液(7:93)为流动相;采用单级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质荷比(m/z) 为366离子进行检测。理论板数按阿多尼弗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校正因子测定取野百合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5%甲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2u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取阿多尼弗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5%甲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1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0.5%甲酸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0.5%甲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多尼弗林碱(C18H23NO7)不得过0.004%。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2%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金丝桃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030%。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

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