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肚藤

2025-01-07 15:03:36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名:扭肚藤

拉丁学名: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s) Willd.

别名:

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青藤子花、左扭藤。

概述

扭肚藤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s)Wiid.的干燥嫩茎及叶。因其善于治疗湿热腹痛泻痢,故名扭肚藤。扭肚藤还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花卉。常于夏秋放花。开花时,顶端的花序优先开放,然后下部对生叶腋中着生的花序依次怒放,错落有致,极为美丽。放花时,散发出阵阵馨香,令人心旷神怡。

产地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越南至锡金也有。

形态特征

缠绕木质藤本,分枝众多,小枝微被毛,植株高2m~3m。单叶对生,叶卵状披针形,长3cm~7cm,宽1.5cm~3cm,叶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浑圆。沿背脉上有柔毛,叶柄短。聚伞花序稠密,常于夏秋放花。开花时,顶端的

花序优先开放,然后下部对生叶腋中着生的花序依次怒放,错落有致,极为美丽。放花时,散发出阵阵馨香,令人心旷神怡。聚伞花序多少被有柔毛,花柄短,花萼被黄绒毛。花冠高脚碟状、洁白,管长2cm~3cm,裂片矩圆形,6~9枚,裂片长6mm~10mm。雄蕊2枚,内藏。浆果球状,直径约6-7毫米,成熟时黑色。

采收加工

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

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类圆柱形,多扭曲成团,或截段,长3~5cm,直径1~5mm;幼枝茶褐色,有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对生,多脱落,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上面茶褐色,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短,长约5mm。气微香,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表皮由1列细胞紧密排列而成,外层角质增厚,增厚层厚2.6μm,表面着生有非腺毛,偶见腺鳞。非腺毛由1个到多个细胞组成,腺鳞由4个腺头细胞和1个腺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内侧有2层厚角细胞,角隅处增厚明显。皮层细胞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细胞核。内皮层由1层长方形细胞排列成环,内含淀粉粒。中柱鞘纤维环带较宽,由4~5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厚约40μm。韧皮部由4~6层细胞组成,明显可见细胞核。木质部较宽,导管径向排列,导管多为圆形,直径为20.8~31.2μm,髓射线较明显,由1~2列细胞组成,木纤维细胞壁薄,直径4~8μm,成群存在,常与导管间隔排列;髓部宽广,细胞圆形或椭圆形,髓部薄壁细胞中散有草酸钙小针晶和方晶,中央有厚壁细胞群,细胞核清晰可见。

叶横切面

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类方形或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外层角质增厚,可见非腺毛,主脉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差异不大,细胞略呈切向延长,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细胞。维管束外韧型,呈新月形排列。韧皮部位于下方,略窄,细胞细小。维管束鞘散生厚壁细胞,还可见草酸钙针晶和草酸钙方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整个叶肉组织由8层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组成,并且散有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5.2~13μm。

粉末

扭肚藤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常成片存在,细胞垂周壁念珠状增厚明显,表面具角质样纹理,表面具皮孔;非腺毛较多,深黄色,多由多个细胞构成,牛角锥形,有的先端弯曲,较多,长13~130μm;腺毛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并可见腺鳞,腺鳞由四个椭圆形或圆形的细胞组成,腺柄由单个细胞组成,内含深黄色分泌物,长26~31.2μm;草酸钙簇晶较多,大小不一,一般较小,圆形,棱角较尖,有的棱角不甚清晰,中心簇状,直径5.2~13μm;方晶较多,呈方形、不规则形多面体或柱形,直径5.2~8.0μm;髓部薄壁细胞圆形或类圆形,壁薄,常成片存在,可见细胞核,并存在少量小针晶,长约10.4~12.3μm;厚壁细胞成片存在,纵断面观长方形,细胞加厚;石细胞单个或多个相聚,多个相聚的排列紧密,形状各异,呈类圆形、类方形、钝三角形、五边形或不规则形,孔沟或层纹明显,壁较厚,胞腔狭窄,类圆形的石细胞壁相对较薄,胞腔大;木薄壁细胞壁略增厚,长方形,木化,纹孔较明显;木纤维成束存在或单个散在,长条形或人字形,平直或弯曲,有的一边波状,末端稍尖或钝圆,多碎断,细胞壁增厚明显;中柱鞘纤维多单个存在,壁薄腔大,有横、斜缝状,人字状纹孔;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椭圆形,有的可见于内皮层细胞内,脐点不明显,层纹也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多见螺纹导管。上、下表皮细胞不规则或多角形,具角质样纹理和非腺毛,上表皮

没有气孔,但下表皮表面具气孔,多为不定式,气孔长圆形,保卫细胞2个,副卫细胞不定,3~6个。

薄层鉴别

取扭肚藤粗粉5g,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量,加热回流3次,每次1h,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东莨菪内酯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 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3~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