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草
别名
大花飞燕草、鸽子花、百部草、鸡爪连、干鸟草、萝小花、千鸟花。
概述
飞燕草,拉丁学名:Consolida ajacis (L.) Schur,为毛茛科飞燕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名之。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高35~65厘米,茎具疏分枝,叶掌状全裂。总状花序具3-15花,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厘米。飞燕草为直根性植物,须根少,宜直播,移植带土团。较耐寒、喜阳光、怕暑热、忌积涝,宜在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上生长。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各省均有栽培。
产地分布
中国分布在内蒙古、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西藏等地,各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飞燕草,一年生草本,高30-6cm。茎被弯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多枯萎,有长柄;叶片卵形,长2-3cm,宽1.5-2.5cm,掌状细裂,末回小裂片芝0.4-1mm,两面有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生分枝顶端;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0.7-2.8cm;轴与花梗密被黄色短腺毛;小苞
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约1.2cm,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约1.6cm;花瓣2,合生,上部变宽,不等2裂,与萼片同色,有距;无退化雄蕊;雄蕊多数;心皮1。蓇葖果长1-1.8cm,密被短柔毛。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原产欧洲南部。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飞燕草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以湿润凉爽的气候环境较为适宜。种子发芽的适温为15℃,生长期适温白天为20~25℃,夜间为3~15℃。
喜光、稍能耐阴,生长期可在半阴处,花期需充分足阳光。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也能耐旱和稍耐水温,pH值以5.5~6.0为佳。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夏秋采集,洗净,鲜用。
性味功能
性味:
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
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
种子:有催吐、泻下作用;外用杀虫;治疥疮;头虱。主根:外用治跌打损伤。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飞燕草可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
发芽适温15℃左有,士温最好在20°℃以下,两周左右萌发。秋播在8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间苗保持25~5厘米株距。北方一般事先育苗,于4月申旬定植,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进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果熟期不一致,熟后当自然开裂,故应及时采收。一般在6月将已熟种子先采收1~2次,7月份选优全部收割晒干脱粒。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当新叶长出15厘米以上时切取插条,插入沙土中。
分株繁殖:
春秋均可进行,一般2~3年分株一次。
栽培方法:
夏季炎热地区,8月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待种子发芽长出2~4枚真叶时,移入阳畦栽培,翌年3月种苗长出4~7枚真叶时定植,这样可于5~7月开花。炎热地区若作温室栽培,可缩短生育期,并提早2~3个月开花。具体做法是:8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进行移植1次,10月中旬定植后保温栽培,12月~翌年2月进行加温补光,可使花期提早至3~5月份开放。
花前追施氮肥,花后多施磷钾肥,并适当浇水,10月以后增加灯光照明,可促使早开花。植株长到20厘米高时高立支架张网防倒伏。
注意事项:
飞燕草需要阳光充足和凉爽的生长环境,它既能耐寒又能耐旱,但不耐高温和水湿,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然而在栽种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播种时间。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播种,如果在秋季播种则必须在9月中旬进行。
②养护。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的湿润,最简便的方法是覆盖一些草,等出苗后逐渐揭去覆盖物。
③移植。当飞燕草长出2片真叶时,带土移植在小盆内,等到苗长大后再换1次盆。
④浇水。浇水要做到见干见湿,在花期内要适当多浇一点水,避免土壤过分干燥。
⑤施肥。在换盆时施入干粪作基肥,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月施1~3次腐熟的饼肥水。
⑥控高。换盆后,用多效唑来控制植株的高度,具体做法是:每隔2周施1次0.5%多效唑。
⑦采种。采种要及时,以免成熟后种果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