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众

2025-01-10 16:12:28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拉丁文名:Rhizoma Dryopteridis Crassirhizom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别名:

止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苻、贯来、贯中、渠母、贯钟、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贯仲、管仲、绵马贯仲。

概述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纲目》载:“贯众,大治妇人血气。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因内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本草经疏》谓:"贯众,以其苦寒,故主腹中邪热气诸毒。苦以泄之,亦兼有散之之义,故破癥痕。苦寒能除风热,故止头风。金疮出血后必发热,泄热散结,则金疮自止。

《本草汇言》述:“贯众,杀虫化癥药也。前古主腹中邪热结气,故时人用为杀虫化癥瘸,皆属腹中邪热湿郁结气也。苏氏方,又治下血崩淋,畑血不止,亦取其气味苦寒散结热耳。但性寒气燥有毒,如病人营虚血槁,肝肾有火,并阴虚咳嗽人,不可加用。”《本草正义》云:“贯众,苦寒沉降之质,故主邪热而能上血,并治血痢下血,甚有捷效,皆苦以燥湿、寒以泄热之功也。然气亦浓厚,故能解时邪热结之毒。《别录》除头风,专指风热言之,凡大头疫肿连耳目,用泄散而不遽应者,但加入贯众一味,即邪势透泄,而热解神清,不独苦寒泄降,亦气之足以散邪也。故时疫盛行,宜侵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著,不得以轻贱而忽之。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东北、内蒙、河北、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粗壮,斜生,有较多坚硬的叶柄残基及黑色细根,密被深褐色、长披针形的大鳞片。叶簇生于根茎顶端;叶柄长10-25cm,基部以上直达叶轴密生棕色条形至钻形狭鳞片,叶片草质,倒披针形,长60-100cm,中部稍上处宽20-25cm,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羽片无柄,裂片密接,长圆形,圆头或圆截头,近全缘或先端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羽状分又。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孢子囊群着生于叶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叶背小脉中部以下,囊群盖肾形或圆肾形,棕色。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00-1200m的林下沼泽地或林下阴湿处。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8-10月采收,将全株挖起,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

形状规格

全体略呈圆锥形,似凤梨,长10-20cm,直径4.5-8cm,表面密生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黄棕色膜质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质硬,折断面棕色,近边缘处有细小分体中柱5-10(-13)个,环状排列。剥去叶柄残基,可见根茎,质坚硬,横断面有黄白色分体中柱5-13个,作环状排列。气特异,味微涩、苦。以个大,质坚实,叶柄断面棕绿色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苦,涩,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具有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治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症状。

化学成分:

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含绵马酸(filixic acid)BBB、PBB、PBP等,黄绵马酸(flavaspidic acid)AB、BB、PB以及白绵马素(albaspidin)。还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a-D-葡辛糖-δ-内脂-烯二醇(a-D-glucooctano.8-lactone enediol),异戊烯腺甙(isopentenyaldenosine)。又含三萜成分:里白烯(diploptene),9(11)羊齿烯[9(11)-fernene],铁线蕨酮(adiantone),29-何帕醇(29-hopanol),里白醇(diplopterol),雁齿烯(filicene)等。

药理作用: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抗早孕及脱胎作用,雌激素样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驱虫作用。

真伪鉴别

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常脱落。下皮纤维10数列,纤维多角形,壁非木化。基本薄壁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有大形细胞间隙,内生单细胞间隙腺毛,头部类球形,含分泌物,柄极短。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1分体中柱最外层为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木质部居中,由多角形管胞组成,周围为韧皮部。根茎的薄壁组织间隙中,也有间隙腺理化鉴定。

1、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3g,加水30ml,加热提取30min,滤过,滤液加盐酸酸化,用乙醚提取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干,加氯仿2ml溶解,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冰醋酸(80:20:2.5)展开,先喷以新配的0.5%牢固蓝B盐(fast blue B salt)溶液,再喷0.1mol/氢氧化钠溶液,绵马酸类显橙红色斑点。

2、取本品横切面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浓盐酸,镜检,可见细胞间隙的内生腺毛显红色。

药典标准

绵马贯众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鉴别】

(1)本品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为1列外壁增厚的小形细胞,常脱落。下皮为10余列多角形厚壁细胞,棕色至褐色,基本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中有单细胞的间隙腺毛,头部呈球形或梨形,内含棕色分泌物;周韧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维管束周围有1列扁小的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有油滴散在,其外有1~2列中柱鞘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棕色物和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环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续滤液10ml,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绵马贯众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u、对照药材溶液5u,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取硅胶G 10g、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7.0)10m1、维生素C 60m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0m|,调匀,铺板,室温避光晾干,50℃活化2小时后备用】,以正已烷-三氯甲烷-甲醇(30:15:1)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2小时,,展开,展距8cm以上,取出,立即喷以0.3%坚牢蓝BB盐的稀乙醇溶液,在40℃放置1小时。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即得。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碎块,根茎外表皮黄棕色至黑褐色,多被有叶柄残基,有的可见棕色鳞片,切面淡棕色至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环状排列。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鉴别】 本品粉末淡棕色至红棕色。间隙毛单细胞,多破碎,完整者呈椭圆形、类圆形,直径15~55um,内含黄棕色物。梯纹管胞直径10~85um。下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黄棕色或红棕色。淀粉粒类圆形,直径2~8um。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鉴别】(除横切面外 )【检查】(水分 )【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驱虫。用于虫积腹痛,疮疡。

【用法与用量】 4.5~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绵马贯众炭

本品为绵马贯众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 取绵马贯众片,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厚片或碎片。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环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续滤液10ml,浓缩至5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绵马贯众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u1、对照药材溶液5,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取硅胶G 10g、枸橼酸-磷酸氢钠缓冲液(pH7.0)10ml、维生素C 60m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0ml调匀,铺板,室温避光晾干

50℃活化2小时后备用],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30:15:1)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2小时,展开,展距8cm以上,取出,立即喷以0.3%坚牢蓝BB盐的稀乙醇溶液,在40℃放置1小时。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收涩止血。用于崩漏下血。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紫萁贯众

本品为紫其科植物紫其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10~20cm,直径3~6cm。根茎横生或斜生,下侧着生黑色而硬的细根;上侧密生叶柄残基,叶柄基部呈扁圆形,斜向上,长4~6cm,直径0.2~0.5cm,表面棕色或棕黑色,切断面有"!"形筋脉纹(维管束),常与皮部分开。质硬,不易折断。气微,味甘、微涩。

【鉴别】(1)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黄色,多脱落。下皮为10余列棕色厚壁细胞组成的环带。内皮层明显。周韧维管束"U“形,韧皮部有红棕色的分泌细胞散在;木质部管胞聚集8~11群,呈半圆形排列;维管束凹入侧有厚壁组织。薄壁细胞含注粉粒。

(2)取本品粉未3g,加含1%盐酸的稀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洗涤至中性,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5ml使溶解,加于硅胶柱(160~200目,2g,内径为1.8cm,干法装柱)上,用乙酸乙

酯1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其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q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6: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疫毒感冒,热毒泻痢,痈疮肿毒,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5~9g。

【贮藏】 置干燥处。

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莲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千燥根茎和叶柄残基。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旱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鉴别】(1)本品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为1列外壁增厚的小形细胞,常脱落。下皮为10余列多角形厚壁细胞,棕色至褐色,基本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中有单细胞的间隙腺毛,头部呈球形或梨形,内含棕色分泌物;周韧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维管束周围有1列扁小的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有油滴散在,其外有1~2列中柱鞘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棕色物和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环已烷20m,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续滤液10ml,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绵马贯众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1、对照药材溶液5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取硅胶G10g、枸橼酸-磷酸氢钠缓冲液(pH7.0)10m1、维生素C60m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0m,调匀,铺板,室温避光晾干50℃活化2小时后备用],以正已烷-三氯甲烷-甲醇(30:15:1)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2小时,展开,展距8cm以上,取出,立即喷以0.3%坚牢蓝BB盐的稀乙醇溶液,在40℃放置1小时。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去灰,即得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碎块,根茎外表皮黄棕色至黑褐色,多被有叶柄残基,有的可见棕色鳞片切面淡棕色至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环状排列。气特异,味初淡而微,后渐苦、辛。

【鉴别】本品粉末淡棕色至红棕色。间腺毛单细胞,多破碎,完整者呈圆形、类圆形,直径15~55um,内含黄棕色物。梯纹管胞直径10~85um。下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黄棕色或红色。淀粉粒类圆形,自直径2~8um。

【检查】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水分)【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驱虫。用于虫积腹痛,疮疡。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