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别名
中文名:牛蒡子
英文名:Great Burdock Achene
拉丁学名:Fructus Arctii
别名: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
概述
牛蒡子(因为牛的力量大,故而古代医家又称其为大力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野生家种均有,一般为栽培品。由于适应性较强,市场行情多变,产地也时常发生变化。近年市场的商品供应主要来自于甘肃、宁夏、东北、内蒙古等省。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直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有长达32厘米的叶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黄色小腺点,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被薄绒毛或绒毛稀疏,有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黄色小腺点,但中下部常脱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样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叶小,基部平截或浅心形。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三角状或披针状钻形,宽约1毫米,中内层披针状或线状钻形,宽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长,长约1.5厘米,顶端有软骨质钩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4厘米,细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6毫米,外面无腺点,花冠裂片长约2毫米。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两侧压扁,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冠毛多层,浅褐色;冠毛刚毛糙毛状,不等长,长达3.8毫米,基部不连合成环,分散脱落。花果期6-9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中、灌木丛中、河边潮湿地、村庄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强,在高山、丘陵、低山均能种植,但在高山区种植生长缓慢,3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在肥土上种植早开花结果,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3-4年才能结果。性耐寒、耐旱,植株在东北严寒地区能安全越冬。牛蒡主根发达,系深根作物,不能种植在低洼积水的地方。
生长周期
花期6-7月。果期7-8月。为2年生草本。
采收加工
于播种后的第2年7-8月,当总苞呈枯黄时,即可采收。但由于开花期不一致,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防止因过于成熟,种子突出总苞外自然脱落,难以收集。采摘时宜在早晨或阴天进行,因此时总苞桑的钩刺较软,不致伤害皮肤而引起疼痛和刺痒。果实上还有许多细冠毛,常随风飞扬,采收时应在上风口,或戴口罩、风镜、手套,以防伤害眼睛和皮肤。采回后,先将果序摊开剥开曝晒,待充分干燥后,用木棒反复打击,脱出果实,然后扬净杂质,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贮藏养护
曝晒,待充分干燥后,用木棒反复打击,脱出果实,然后扬净杂质,通风贮藏。
形状规格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汕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性味功能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药典标准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鉴别](1) 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侧弯。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
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黄色的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9.0%(通则0832第二法)。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1:1.1)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