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
别名
中文名:决明子。
拉丁名:Catsia tora Linn。
英文名:Semen Cassiae。
别名:
决明、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还瞳子、金豆儿、羊明、羊角、狗屎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原植物决明(《本经》)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莱、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等。
概述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的成熟种子亦称为决明子。为云实科植物决明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决明子生龙门川泽,十月十日采,阴千百日。"陶弘景谓:"龙门在长安北,今处处有之,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之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碎。又别有决明子是萋蒿子,在下品中。"苏颂称:"今处处有人家园圃所莳,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根带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开黄花结角,其子如青豆而锐,十月采之。"又说:"又有一种马蹄决明,叶如豇豆,子形如马蹄。"李时珍指出:"决明有两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奓,昼开夜合,两两相贴,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深黄花五出,结角大小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成数列,状如黄葵子而扁,其色褐,味甘滑。"由此可见历代本草中决明有数种,马蹄决明即今之决明子,而茳芒决明可能为望江南。决明子为萋蒿子,也就是现在的青葙子。历代以其明目之方甚多,或单用,或与他药配伍,随证而施。如《僧得集方》决明散,即用决明子为末,粥饮下,以益肝明目。《证治准绳》决明丸,最宜用于肝肾阴亏之老年人,症见目暗不明,视物昏花,青盲内障者。《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治头风,决明胜黑豆”。
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安徽、河北、山东、四川、广西、广东、浙江等省区,华北以南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株高0.5米-2米。茎直立,基部本质化。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托叶早脱;小叶片2-4对,倒卵形,先端圆形,全缘、花成对腋生;萼片5,分离;花瓣5,鲜黄色;雄蕊10,3枚不育;子房细长,上方弯曲,有细毛。荚果微弯曲,坚硬,内有种子30-35粒;种子棱柱形,浅棕
色,有光泽,两侧各有一条斜向浅棕色线形凹纹。花期6-8月,果期9-10月。另有一种野生的决明(c.tora),又称小决明,亦供药用,与上种形态相似。主要区别是,下面两对小叶间各有一个腺体;果实和果柄均较短,种子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绿黄棕色带;具臭气。
生态环境
生于村边、路旁和旷野等处。宜温暖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为佳。怕霜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全世界热带地方均有。
生物学特性
1、钝叶决明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50-150cm,上部多分枝,全体被短柔毛。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轴上在第1对小叶间或在第1对和第2对小叶间各有一长约2mm的针刺状暗红色腺体;托叶腺形,早落;小叶片3对,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形,第1对小叶片较小,往上渐增大,叶片长2-6cm,宽1.5-3.2cm,先端圆形,具细小的短尖头,基部楔形,两侧不对称,全缘,上面光滑,下面和叶缘被柔毛。花成对腋生,顶部聚生,苞片线形,长4-8mm,小花梗长0.8-2cm,萼片5,卵圆形,分离,花冠黄色,略不整齐,花瓣5,倒卵形,长12-15mm,有爪,最上一瓣先端有微凹,基部渐窄,最下面两瓣较长;雄蕊10,不等长,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发育完全,花丝较长,3个较大的花药顶端急窄成瓶颈状;子房细长,弯曲,被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细长,四棱柱状,略扁,稍弯曲,长8-15-24cm,宽2-6mm,果梗2-4cm。种子棱柱形,褐绿色,光亮,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宽0.3-0.5mm的浅色凹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等地。
2、决明 与钝叶决明相似,主要区别为:植株较小,通常不超过130cm,臭味较浓。叶轴上第1、第2对小叶间均有1针刺状腺体,小花梗较短,长0.5-1.0cm;发育雄蕊中3枚较大的花药顶端圆形,全体呈圆柱形。荚果较短,长6-14cm,宽2-5mm;果梗较短,长1-1.5cm。种子棱柱形,两侧各有宽1.5-2mm的淡浅色带。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生于村边、路旁、荒地土壤肥沃处。
决明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盛夏阳光充足,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最好。不耐寒、不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低洼地、阴坡地生长不良。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种子寿命长达几十年。
生长习性
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均有分布,但以温暖地区生长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耕地开荒地都能种植,怕特殊干旱,有怕涝特点。
生长周期
一年生。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生长期150天左右。
采收加工
决明子秋分节即可逐渐成熟,当桓株上的荚果由绿变为黄褐色或黄白色时,可摘除荚果晾晒收打,然后打出的种子去杂晒干贮存。
炮制:
分生用与炒用2种方法:生用:先将清水放入缸内,将决明子放入箩筐中后,将箩筐置水缸中,淘洗干净泥沙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尽灰屑即成;炒用:取决明子入锅,用文火拌炒至稍微膨胀并发出香味时为止。取出,摊冷。
贮藏养护
用陶器缸装,放干燥处。
形状规格
种子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味微苦。以颗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真伪鉴别
混淆品:
1、望江南子呈扁平状,在台湾药品市场混淆使用,其苯抽出物含有毒蛋白和柯亚素两种有毒物质,对动物肝肾均有损害。
2、刺田菁,此是台湾民间常见绿肥,其外型更类似决明子,不过较小,呈短圆柱形且有种脐,幸好不被市场混用。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地或向阳坡地,忌连作。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2000公斤-3000公斤,配加过磷酸钙80公斤作基肥。深翻,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中、下旬,选籽粒饱满、无虫蛀的种子,用50C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干后,按行距60厘米开沟条播,沟深5厘米-7厘米。播种后,覆土3厘米,稍加镇压,浇水。10-15天就可出苗。每1000平方米用种2公斤-3公斤。
3、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苗高5厘米左右时开始间苗。苗高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30厘米-40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出苗后至封行前,应经常除草,浇水。雨后土壤板结要及时中耕。并注意株间浅锄,行间深锄。亩高40厘米左右时进行最后一次中耕时培土,可防倒伏。
(3)追肥:封行前,结合培土追肥1-2次,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公斤,配加20公斤尿素,施后立即浇水。
(4)排灌:整个生长期都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花期天早应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病虫防治:
(1)灰斑病:5-7月多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处理病残株;发病初期用40%灭菌丹400-500倍液喷雾。
(2)轮纹病:为害茎、叶、果荚。防治方法同上。
(3) 蚜虫:苗期为害严重。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雾防治。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钝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L.或决明(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决明 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 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长42~53μm,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种皮支持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直径10~35(55)μm,可见两个同心圆圈;侧面观呈哑铃状或葫芦状。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8~21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黄决明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加无水乙醇-乙酸乙酯(2:1)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C)-丙酮(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亮黄色(橙黄决明素)和粉红色(大黄酚)。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黄曲霉毒素照真菌毒素测定法(通则2351)测定。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u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总量不得过10μg。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黄决明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酚对照品、橙黄决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乙酸乙酯
(2: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大黄酚30μg、橙黄决明素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
取续滤液25ml,蒸干,加稀盐酸30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
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使溶解,
转移至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酚(C15H10O4)不得少于0.20%,含橙黄决明素(C17H14O7) 不得少于0.080%。
饮片
[炮制]
决明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性状]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同药材。
炒决明子
取净决明子,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形如决明子,微鼓起,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偶见焦斑。微有香气。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2.0%。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6.0%。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大黄酚(C15H10O4)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4O7)不得少于0.080%。
[鉴别]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