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别名
中文名:牛黄
拉丁文名: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别名:犀黄。
概述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乃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千百年来一直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原料。从古代许多官廷御用药如返魂丹、回生丹、健步丹等等,到现代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原料。
产地分布
主要产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等省区,以西北和东北产量较大。牛黄的商品,因产地、性状、质量的不同分为:国产牛黄:西牛黄(西黄)一一产于西北。东牛黄(东黄)一一产于东北。京牛黄一一产于北京、天津。进口牛黄:金山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地。印度牛黄一一产于印度、澳洲、尼泊尔等地。现以牛胆汁或猪胆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而得到的牛黄代用品称为人工牛黄。
形态特征
动物原形:牛Bostaurus domesticus Gmelin为大型家畜,体格高大壮实。头部宽阔,眼大,鼻孔粗大,嘴亦大。头顶有角一对、左右分开。角的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四肢健壮,蹄趾坚硬,尾较长。牛的毛色,一般多为黄色,但由于品种不同,毛色也有很大的差异。
药材形态: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准确度中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牛黄及其分类:天然牛黄量少,贵过黄金。牛身体中的胆结石就是天然牛黄,其价格贵过黄金。我国每年牛黄需求量约5吨,但自产的天然牛黄还不足1吨;人工牛黄量大,药效较次。从猪胆汁中提取出相关物质可配制成人工牛黄,其价格不到天然牛黄的0.5%。但因药效问题,人工牛黄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牛黄;体内培植牛黄药效好,规模生产难。像养珍珠一样,在牛体内埋植异物,促使结石生长。这种牛黄药效好,但不易规模化生产,我国最高峰时也只有1000头牛接受手术;体外培育牛黄药效好,规模生产易。一名医生发明了利用牛胆汁在牛体外培育牛黄的技术,其药效不错且易规模生产,这项技术最终以2850万元高价转让。
生态环境
牛性格温顺、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我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收加工
怎样才能发现所饲养的牛体内有牛黄呢?饲养户从下列的症状中可见。体内有牛黄的牛多表现为吃草少、喝水多、久养不肥、行走乏力、经常鸣叫、卧不安宁,还有眼睛发红、体毛秃斑、体温处于高烧状态等等,这样的牛大多体内积有牛黄。发现上述症状后在屠杀时,可见其肝、胆囊或胆管比正常牛大,有的甚至大一倍以上。这样的牛被视为病牛,已无继续饲养的价值,应及早屠杀。屠杀这种病牛时应注意检查其胆囊、胆管或肝管等部位,如发现有结石应立即取出。鲜牛黄的外形多呈卵形、不规则的球形或三角形等,少数呈管状或颗粒状,大小不等。其表面呈黄色、棕黄色,个别也呈淡黄,略有光泽,质细腻而轻松、易破碎,剖开面为黄色和棕色,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取出时应先去净附着在牛黄外的薄膜,用通草丝或灯心草包裹好,置阴凉处自然阴干;还可将其多包几层纸后置于石灰缸内使其慢慢干燥,切忌用风吹、日晒、火烘、电烤的干燥形式,否则极易使其破裂或变色。鲜牛黄以个体完整、色泽棕黄、质地轻脆、表面光泽细腻。断面层纹清晰者为佳,入口有清凉感和清香味,味先微苦而后甜,具有嚼不粘齿和慢慢溶化等特性。因牛黄质松易碎,也易吸湿变质,故将其装入垫有棉花、软纸或灯心草的铁盒或木盒内密封,置凉爽通风的干燥遮光处,避免重压和震动,不愿保存者不妨直接出售。产新季节:全年均产。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有无硬块,应即剖开取出结石(牛黄久留胆汁内,能使色泽变暗),除净外附肉膜,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棉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吹、日晒或火烘,以免裂开或变色,影响质量。人工牛黄:以牛胆汁为主要原料,经人工提制合成,其成分、作用及药效与天然牛黄基本相同,完全可以代用。
贮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防潮,防压。
形状规格
胆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四面体形或三角形,直径0.6-3.3(-4.5)cm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易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裂纹。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有排列整齐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其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长约3cm,直径1-1.5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以身干、表面光泽细腻、体轻质松脆、断面层纹薄而整齐、味苦而甘、清香而凉、无杂质者为佳。挂乌金衣者更好。
性味功能
甘,凉。归心、肝经。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痛肿疔疮。常用量O.15-0.35克。
化学成分:
本品含胆红素、胆汁酸、胆绿素、胆固醇、麦角固醇、软脂酸、卵磷脂、维生素D、类胡萝卜、钠、钾、钙、镁、锌、铁、铜、磷等以及多种氨基酸。尚含有酸性肽类成分称为平滑肌收缩物质。胆红素是牛黄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约占10%-15%,胆汁酸类似胆酸为主,在牛黄中含量达5.57%-10.66%,其次为去氧胆酸,占1.96%-2.29%,还有少量鹅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这些胆汁酸大多与牛黄酸或甘氨酸形成结合胆汁酸而存在。
药典标准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 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取本品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9.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游离胆红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避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