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草
别名
中文名:香茅草
拉丁文名:Cymbopogon citratus.
别名:
包茅
概述
香茅草,别名包茅,拉丁文名Cymbopogon citratus.为多年生草本。秆较细弱,丛生,直立,近无毛,节部膨大。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的破裂;叶片狭线形,两面近无毛,具白粉。
柠檬草在印度和马来西亚已有很久的栽培历史。荷兰人把柠檬草用于鱼料理的调味品。一般可作为腌菜的调料和做咖喱果子露、汤、甜酒的配香。也可代替茶喝,柠檬草还可提炼柠檬草油、皂用香精。古称包茅,用于缩酒,祭祀天地祖先,周朝楚国主包茅之贡,以香茅草献予周天子。利用部份:叶片为主,提炼精油则叶鞘也可利用。香茅草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茅草香料,天然含柠檬香味,有和胃通气、醒脑催情的功效。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云南省滇南地区,还有陕西、甘肃、河南、江西南部及西南地区。
形态特征
全草长40-110cm,茎秆丛生,细弱,外表灰绿色至深绿色,有时带紫色,节部膨大。叶片狭条形,长25-70cm,宽1-6mm,边缘有时外卷,两面均无毛,被白粉;叶鞘无毛,基部常破碎而内卷,内面浅红色;叶舌钝圆,长2-4mm,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破裂。具特异香气,味辛辣,嚼时有清凉麻舌感。以色灰绿、粗壮、叶多、香气浓烈者佳。
生长习性
生长于高温多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
性味功能
成份
全草含酸性皂甙类物质、鞣质、蛋白质、粘液质、苦味质、糖类及酚性物质。鲜草含挥发油0.7-1.0%,叶含挥发油约1.8%,花轴约0.5%,茎少于0.05%。挥发油中含胡椒酮(piperitone)40-50%、蒈烯-4(carene-4)20%、牻牛儿醇(geraniol)10%、牻牛儿酸乙酯(ethylgeranate)10%,尚有牻牛儿醛(geranial)、柠檬烯(limonene)等。还含茴香醛(anisaldehyde)和a-松油醇(a-terpineol),2R-(2a,4aβ,8a,8ax) -十氢-8a-羟基-a,a,4a,8-四甲基-2-萘甲醇[2R-(2a,4aβ,8a,8aa) -decahydro-8a-hydroxy-a,a,4a,8-tetramethyl-2-naphthalenemethanol]。
功效
因其具有柠檬香味,又叫柠檬香茅。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但具有观赏价值,绿化、香化家居,因为它含有柠檬醛,有消毒、杀菌与治疗神经痛、肌肉痛的效果,因而被誉为“消痛剑客”。用它泡茶喝,可提高消化机能,达健胃消脂之功,可减缓筋骨酸痛、腹部绞痛或痉挛,并能处理消化问题;也可治疗腹泻、感冒及发烧、头痛等不适。此外,对于女性也有利尿、防止贫血及润湿皮肤等功效,是女性养颜美容不可或缺的好香草。它的副作用因为香茅草香味重,孕期妇女不宜使用。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成: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下皮纤维5-7列,细胞壁厚,木化,间有数个小形禾本得型维管束成轮状排列。中柱内维管束禾本科型,2-3轮排列,木质部排列成V形,原生木质部导管1-2个在末端,导管旁薄壁细胞有时皮裂,维管束周围有1-2列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束鞘。髓部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叶横切面上表皮由1列大型运动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维管束禾本科型,周围有薄壁细胞组成的鞘,上下两侧的表皮内方均有纤维群分布。下表皮细胞小,切向延长,有气孔和毛茸。
化学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摇约10min,滤过。滤液挥去乙醚至约1ml,加2%2,4-二硝基苯肼的30%高氯酸溶液0.1ml,油层显橙红色。
种植技术
生物学特性宜生长在较温暖的气候环境中,以排水良好的坡地为佳。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分株繁殖。但在较大面积生产时,用种子直播较好。
于3月至4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高畦,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深7-10cm。把种子和草木灰用少一人畜粪水充分拌匀,便成种子灰,每1hm2用种子15-22.5kg,施人畜粪水后,把种子灰撒到穴里,覆土。田间管理播种后,要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苗高4-6cm时;第2次在苗高13-17cm时,结合除草进行匀苗、补苗;第3次在9月收获后;第4次在11月左右。以后每年都要耕除草3-4次。在每次除草后追肥1次,一般以人畜粪水为主,也可在春、夏两季使用氮素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