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

2025-01-20 14:11:32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接骨草、臭草、走马风、七叶根、七叶麻、蒴雚、走马前、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

概述

为多年生灌木状忍冬科草本,高达3m。根茎横生,圆柱形,黄白色,节上生根。茎具纵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状复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至阔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揉之有臭气。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间杂有不发育的倒杯状肉质花(黄色腺体);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或3浅裂。浆果状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产于长江以南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3m。根茎横生,圆柱形,黄白色,节上生根。茎具纵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至阔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揉之有臭气。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间杂有不发育的倒杯状肉质花(黄色腺体);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或3浅裂。浆果状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产于长江以南地区。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状规格

性状鉴别茎具细纵棱,呈类圆柱形而粗壮,多分枝,直径约1cm。表面灰色至灰黑色。幼枝复叶,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小叶往纸质,易破碎,多皱缩,展平后呈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有细锯齿。鲜叶片揉之有臭气。气微,味微苦。以茎质嫩、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风活络,发汗利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脱臼、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

种植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房前、屋后、边地、山坡等处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主要用分根繁殖。2月中旬将地下根茎挖起,选粗壮(径约5cm)带芽者,煎成10-20cm长根段备用。按沟距24-33cm,沟深10cm,开成横沟,然后将根段横向按在沟内,上盖垃圾泥和焦泥灰,再覆土压实。田间管理苗出后追施猪粪或人粪肥1次,要适当除草和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