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干
别名
桃枭、鬼髑髅、桃奴、枭景、干桃、气桃、阴桃子、桃干、瘪桃干。
概述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未成熟果实。甘,微温。敛汗,止血,止痛。治盗汗,吐血,妊娠下血,胃痛。二、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幼果。
产地分布
1.桃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干燥未成熟的果实,矩圆形或卵圆形,长1.8~3厘米,径1.5~2厘米,厚0.9~1.5厘米,先端渐尖,乌喙状,基部不对称,有的留存少数棕红色的果柄。表面黄绿色,具网状皱缩的纹理,密被短柔毛;内果皮腹缝线凸出,背缝线不明显。质坚实,不易折断。气微弱,味微酸涩。以干燥、实大、坚硬、色黄绿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该品在江苏地区称核已硬化者为碧桃干;核未硬化者为碧桃奴。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内。
生物学特性
1.桃 喜阳光和温暖的气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怕涝,在低洼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幼树抗寒力弱,容易冻梢。耐修剪,寿命较短。
2.山桃 喜光,在半阴处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贫瘠、荒山均可种植。
采收加工
4-6月采收。摘取未成熟的果实,晒干。
形状规格
瘪桃干呈矩圆形或卵圆形,长1.8-3cm,直径1.5-2cm,厚0.9-1.5cm,先端渐尖,呈鸟喙状,基部不对称,有的存有少数棕红色的果柄;表面黄绿色,具网状皱缩的纹理,并密被短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破开,断面内果皮厚而硬化,腹缝线凸出,背缝线明显。含未成熟种子1枚。气微弱,味微酸涩。
桃奴呈扁压状卵形,较小,表面毛茸更多。质软,断面内果皮较薄,未硬化。以干燥、实大、坚硬、色黄绿者为佳。
性味功能
酸、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非腺毛众多,单细胞,淡黄色,多自基部断离,呈纤维状,微弯,长33-612(-2700) μm,直径17-40μm,壁厚,表面有螺纹状角质理。②内果皮石细胞成片,呈尖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45μm,壁较薄,微木化,纹孔、孔沟细密,明显。③草酸钙簇晶可见,直径7-21μm。
理化鉴别:
取该品粗粉2g,加水20ml,加热微沸15min,趁热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喷以0.1%溴酚蓝乙醇液,即显蓝色斑点。(检查有机酸)(2)取滤液5滴,置白色点滴板内,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污绿色或褐绿色。(检查酚性成分)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
1.桃以嫁接繁殖为主。用山桃、毛桃、为砧木,可增强其抗涝、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湿沙中完成春化阶段,使硬壳容易裂开,易于发芽,3月播种,4月上旬即可出芽。有经沙藏的种子,可在秋季播种,选地势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长迅速,当年秋季幼苗可长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中旬为宜,多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枝接,多采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
2 山桃用种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将种子在水中冲洗干净,捞出晾干,沙藏。春播,3月上旬进行至4月初播种,把经过沙藏种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x(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浇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当年采收的种子,不经沙藏处理,直接播种,于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为桃树品种的砧木。
田间管理:
1.桃注意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
2.山桃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中耕除草。定植结果后,于每年的冬季进行修剪,剪除徒长枝、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使通风透光,提高果实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