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

2025-01-21 14:58:41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牛奶木、土黄芪、土五加皮、火龙叶、九龙根、五爪桃、粗叶榕等。

概述

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粤西地区为主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煲汤味道类似椰子的香气,深受大家喜爱。

其药用始见于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其后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肖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均有记载。1977年以“五爪龙”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中华本草》等大型辞书中对其药用价值、原植物、地理分布。产销情况等亦有简要记述。同时,五指毛桃又是一个多民族使用的民间草药,瑶、傣、侗、壮、黎、哈尼、景颇等多个民族的民间药书中都有记载。有关其生药学研究在《中国民族药志》中有较详细的内容,分为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并附有五指毛桃根的横切面结构简图和粉末特征墨线图。

产地分布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又以广东河源人工种植面积最广。

形态特征

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1-2m,全株被黄褐色贴伏短硬毛,有乳汁。叶互生;叶片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狭广卵形,长8-25m,宽4-10(-1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片,微波状锯齿或全缘,两面粗糙,基出脉3-7条;具叶柄,长2-7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8-2cm。

隐头花序,花序托对生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间,球形,直径5-10mm,顶部有苞片形成的脐状突起,幼时特别明显,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紧贴的柔毛;总花梗短,长5mm,或无;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近顶部,花被片4,线状披针形,雄蕊1-2;瘿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4。瘦果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

粗叶榕为多灌木,稀有小乔木,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林缘、灌丛及疏林中。

生长习性

生于山林中或山谷灌木丛中,以及村寨沟旁。

采收加工

采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产地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为圆形厚片,皮部狭窄,易撕裂,纤维性;木部宽广,淡黄色。周边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淡。

贮藏养护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形状规格

根略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2.5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可见明显的横向皮孔及须根痕。部分栓皮脱落后露出黄色皮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饮片通常厚1-1.5cm,皮薄,木部呈黄白色,有众多同心环,可见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气微香 ,味甘。

性味功能

平,味甘、辛,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功,岭南地区的中医或少数民族民间医生常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水肿等症。

药理作用

五指毛桃根煎剂、乙醇提取物、乙醇回流后残渣的水提取物,分别给小鼠灌服对氨水喷雾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试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亦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含氨基酸、糖类、甾体、香豆精等。

真伪鉴别

被称为“广东人参”的五指毛桃历来是民间流传甚广的“煲汤料”,但市面上却频现“三指毛桃”“四指毛桃”等“药材”购买五指毛桃,一是要看色泽,一般以棕黄色为佳,但野生环境生长的由于土质不同色泽也有区别;二是挑质地,粗黑的有效成分反而较少,根须细的比较好;三是闻味道,没有硫磺味,好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 广州人煲汤爱用的“五指毛桃”大有野生资源灭绝之势,韶关丹霞山附近深山中仍然有少量野生五指毛桃。在广州清平市场的一些药材档口,冒出了大量假冒五指毛桃的树根,市面一些五指毛桃甚至使用硫磺熏制而成,用手摸后不久手会感觉到不适。假五指毛桃有股毒味在昨日上午召开的保护南药的研讨会上,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希望在其有生之年能看到五指毛桃这种民间煲汤料进入药典。据了解,在广东地区类似五指毛桃的“药食同源”品种有很多都面临野生资源枯竭、无法进行药效推广的难题,老中医们为此呼吁广东要建立中医药强省,集中保护建立基地规范种植十分必要。

求好卖相商贩硫磺熏制药材被称为“广东人参”的五指毛桃历来是民间流传甚广的“煲汤料”,但市面上却频现“三指毛桃”“四指毛桃”等“药材”。广州中医药大学徐鸿华教授表示,三指毛桃、四指毛桃等不同属种参差不齐,在外观上很难分辨;而有的商贩为了防虫,竟用硫磺熏制五指毛桃求好卖相,全然不顾硫磺本身有毒,而且它还能与药品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致癌。不少人工种植农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加快生长周期增加经济效益,导致五指毛桃的药用价值下降营养成分不足。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2.5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可见明显的横向皮孔及须根痕。部分栓皮脱落后露出黄色皮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饮片通常厚1-1.5cm,皮薄,木部呈黄白色,有众多同心环,可见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气微香,味甘。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排列整齐,几乎每个细胞含一个草酸钙方晶,皮层窄,分布较多草酸钙方晶,石细胞散在。韧皮部宽广,有很多纤维,单个或成束,壁厚,其间夹有乳管。形成层环明显。木部射线宽1-10余列细胞,导管径向排列,单个散生或数个相聚,类圆形,直径30-200um,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交互排列成同心环。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幼根几无草酸钙方品。

粉末特征

灰黄色。

1.木栓细胞类方形,内含棕色物。

2.导管类圆形,直径30-200um,多为具缘纹孔导管。

3.方晶多存于薄壁细胞中,直径15-18um。

4.石细胞单个或多个聚集成群,孔沟明显,直径16-45um。

5.乳管微弯曲,直径11-22um,常与纤维并列。

6.淀粉粒单粒或复粒,单粒的直径5-25um。

理化鉴别

取根的粗粉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7%盐酸羟胺及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至呈碱性;于水浴上微沸2分钟,冷却,加稀盐酸酸化;加入1%三氯化铁试液2滴摇匀,显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