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
别名
臭阿魏。
概述
阿魏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fukanensis K. M. Shen)的树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阿魏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记有:"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暴干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因疗效显著,唐以后,历代本草都有记载。《海药本草》:"谨按《广志》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本草纲目》载:“阿魏有草木二种,草者出西域,可晒可煎,苏恭所说是也;"阿魏广泛应用于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称"英";哈萨克族叫"萨斯克";蒙、藏名为"兴滚";而傣族与拉祜族称其为"愤幸"、"阿味"等。
产地分布
阿魏主要分布于新疆。主产于新疆乌恰、阜康、伊宁、额敏、裕民、尼勒克、米泉、托里等地。其中伊宁县与尼勒克县交界的白石墩为新疆阿魏的传统主产区。阜康县为阜康阿魏的传统产区。地方习用品:圆锥茎阿魏及托里阿魏均产于新疆。
形态特征
1、新疆阿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茎大而发达,被毛,高0.5-1.5米。通常单生,少数2-5,从近基部分枝,上部枝轮生,下部枝互生,枝上还有小枝。通常呈紫红色。叶面有疏毛,背面密被柔毛,灰绿色,早枯萎;基生叶簇生,有短柄,叶片3 出,3-4次羽状全裂,小裂片广椭圆形;茎生叶向上简化,叶鞘卵状披针形,草质。复伞形花序近无柄,有15-25伞辐,侧生花序1-3,有长柄;小伞形花序有10-20花。小总苞片脱落;花黄色;花萼有齿;花瓣椭圆形;花柱基扁平圆锥状。花柱延长,柱头头状。果实椭圆形,果棱突起。
2、阜康阿魏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新疆阿魏不同的是茎更粗,近无毛,单生。叶上面无毛,背面被短柔毛,淡绿色。基生叶叶片3出2回羽状全裂,裂片长圆形。复伞形花序,有长柄,有10-18(31) 伞辐,侧生花序1-4,有长柄;小伞形花序有7-21花;花瓣长圆状披针形。
生态环境
阿魏多生于夏热冬寒,气温变化剧烈、日照长、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00-250毫米的荒漠,土壤多为荒漠灰钙土和灰钙土。伴生植物多为蒿类、芨芨草等。
生物学特性
阿魏要求冷凉、干旱、少雨气侯条件,具有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能充分利用春天雪融后土壤水分条件良好的短促的时间,迅速发育生长、开花、结实。年生长期仅50多天,其余时间为休眠期。
阿魏每年生育周期短,1年中累积的养分有限,延长生长期限才能开花结实;一般生长周期为8年。在营养生长阶段叶子排成莲座状,逐年增大,发育成熟时由丛生叶中抽出花茎,开花结实,花期4-5月,果期5-6月。结实率高,单株结实3000-6000个。种子小而轻,千粒重不足20克,易借风力传播。休眠期长达300天以上。
生长习性
阿魏要求冷凉、干旱、少雨气侯条件,具有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
生长周期
8-9年生。
采收加工
1、采收从开花初期至结果期均可采收,但以盛花期清晨采收为佳。采收方法:用快刀在茎的中上部向下依次环切,反复收集渗出树脂,以渗尽为止。也可从根中获取树脂,但产量低,较费力。
2、加工将收集的树脂置入洗净的牛、羊胃或葫芦壳中,吊在阴凉通风处干燥,20天左右即可呈灰白色或米黄色团块,即阿魏精;若将树脂置于阳光下晒干,上层将出现透明的油状物,即阿魏油。
贮藏养护
阿魏一般置铁桶或木箱内,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忌与具芳香气味的商品混放,以免串味。本品易散失气味、熔化、发酵。高温可使块状商品松软,严重时与包装粘连,甚至顺箱缝逸出;脂膏状商品易变为半流体,严重时发酵膨胀,胀裂包装。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嗅到阿魏气味,及时加固包装,操作时轻装轻放,减少包装破损。高温季节,注意摊晾翻垛,严禁日光照射。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阿魏: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变深。块状者较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粘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规格标准:
统货。以纯净无杂质、断面乳白色、气味浓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阿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经。有消积,散痞,杀虫等功效。用于肉食积滞,瘀血,腹中痞块,虫积腹痛等症
主要成分:
树脂、树胶和挥发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阿魏树脂鞣酚,大部分与阿魏酸结合成脂,还有香草醛等。挥发油主要含有萜类成分,如α-蒎烯,莰烯,β-蒎烯,香叶烯,苎烯。Y-萜品烯,p-对伞花烃等。
主要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与硫磺、槟榔及肉桂合用,作成煎剂预先给小鼠灌胃,可降低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之成虫发育率。水浸剂在急性试验(犬静脉注射)及慢性试验(大鼠静脉注射) 中,能延长血凝时间,并能显著降低血浆对肝素的耐受力,其抗凝作用可能与血中肝素样物质的增加有关。
药典标准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K.M.Shen的树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鉴别](1)取本品粉末0.2g,置2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超声处理10分钟,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滤液0.2ml,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323nm的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盐酸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必要时离心)用乙醚(40ml、20ml) 振摇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加乙醇-5%冰醋酸(1:4)的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冰醋酸(8: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铁氰化钾溶液(1:1)混合溶液(临用配制)。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8.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规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含量测定]取本品5~10g,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0%(ml/g) 。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消积,化癥,散痞,杀虫。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癥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1~1.5g,多入丸散和外用膏药。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