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猪
别名
中文名:豪猪。
拉丁学名:Hystrix hodgsoni
别名:箭猪。
概述
豪猪,又称箭猪,是一类披有尖刺的啮齿目,可以用来防御掠食者。豪猪有褐色、灰色及白色。不同豪猪物种的刺有不同的形状,不过所有都是改变了的毛发,表面上有一层角质素,嵌入在皮肤的肌肉组织。旧大陆豪猪(豪猪科)的刺是一東束的,而新大陆豪猪(美洲豪猪科)的刺则是与毛发夹杂在一起。其天敌为渔貂。
产地分布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尼泊尔、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等地。
豪猪在南欧也能见到,是豪猪型亚目唯一见于欧亚大陆的成员,而以东南亚种类最多。其家猪科分成短尾和长尾两个类型,短尾的类型包括豪猪和南洋豪猪,体型大而粗壮,身上的刺较长,在森林和草原中都有分布。其中南非豪猪息长超过80厘米,刺最长达30厘米是所有哺乳动物的棘刺中最长的。长尾类型包括扫尾豪猪和长尾豪猪,体型较瘦小,刺较短,尾长,尾的未端有一丛较长的刺,尾巴摇动时可发出声音。
形态特征
豪猪的身体强壮,体长55-77厘米,尾长8-14厘米,体重10一14千克。全身呈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和颈部有细长、直生而向后弯曲的鬃毛,背部、臀部和尾部都生有粗而直的黑棕色和白色相间纺捶形棘刺,这些刺中间是空的,由体毛特化而成,容易脱落,有的尖端还生有倒向的钩子,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坚硬而锐利。全身的棘刺都以3至5枚一排生在体表厚厚的“肉鳞”弧形面上,并以5枚一排的居多,刺下的皮肤上生有稀疏的白毛。头部的形状有点像兔子,但耳朵很小,听觉和视觉都不很灵敏。上门齿略微弯曲,而且垂直向下,下门齿露出的部分极长,具有1对前臼齿。腿较长,前足和后足上都县有5趾,脚底下较为平滑。尾极短,隐藏在棘刺的下面,尾端的数十个棘刺演化成硬毛,顶端膨大,形状好像一组“小铃铛”,走路的时候,这些“小铃铛”互相撞击,发出响亮而清脆的卡嗒、卡嗒的声音在数十米以外就能听见,
常常使凶猛的食肉兽类也不敢靠近。
豪猪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身体肥壮,自肩部以后直达尾部密布长刺,形状如猪但项上、背脊上有棘,一尺多长,很粗,刺的颜色黑白相间,粗细不等。豪猪出生时就带刺,不过这时候刺很柔软,大约10天后才会变硬。南美洲的卷尾树豪猪。这种豪猪长着一条能卷缠的尾巴,能卷住树枝。使之成为一个攀援能手。
豪猪科成员以身上有棘刺而著称,直生而向后弯曲,背部、臀部和尾部都生有粗而直的黑色相间纺捶形棘刺,身上的毛演化成保护性的棘刺在很多哺乳动物中都出现,而啮齿类中甚至在豪猪型亚目中就出现在多次,但是以豪猪科的刺最为发达。豪猪科的棘刺比较容易脱落,有些种类还可以将棘刺射出豪猪身体后方的棘刺要比前方的更发达,抵御敌害的典型姿势就是将身体背向对方。北美豪猪约1米长,体形显得很笨拙,上身披有硬棘刺,四肢及腹部的棘刺短小而较软,但它却是一个擎援能手。它长长的毛发中茂着秘密武器2万根尖刺。头骨及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型(Multiseria),颊齿4个,脊形齿。
生态环境
豪猪又叫山猪。长在深山老林,多成群结队,破坏庄稼。发怒时直立起,像箭一样刺人。豪猪白天躲在穴中睡觉,晚间出来找食,喜食花生、番著等农作物。受惊时,尾部的刺立即竖起,刷刷作响以警告敌人。
豪猪为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洞内睡觉,晚上出来觅食。豪猪的巢洞虽是自己挖掘修筑,但主要是扩大和修整穿山甲和白蚁的旧巢穴而居。其巢穴的构造复杂,通常由主巢、副巢、盲洞和几条洞道组成。盲洞的洞道较小,是遇到危险时避难的场所。洞口一般有两个,有时多到4个,开口于外面,必有个开口于杂草之中,这是危险时逃跑的洞口。这种构造复杂的洞穴,是有效地防御敌害的最好办法豪猪栖息于低山森林茂密处。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头骨及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门齿和釉质层全为复系型,颊齿4个,脊形齿。活动路线较固定。以精物根、茎为食尤喜盗食山区的玉米、薯类、花生、瓜果蔬菜等。秋、冬季交配,翌春产仔,每胎产2-4只,大多2只。豪猪的身体强壮,看上去却有些笨头笨脑,过家族生活,尤在冬季更喜群居,如果有敌人进攻,豪猪用有刺的尾巴还击,且身体的刺能够竖起来,防止敌人的进攻,豪猪约1米长,但它却是一个攀爬能手。
生长习性
平时豪猪身上的棘刺贴附于体表,当豪猪遇到敌害时,会迅速将身上的棘刺直竖起来,由于肌肉的收缩,使身上的硬刺不停地抖动,如同颤动的钢筋,互相碰撞,发出“唰唰”的响声;同时嘴里也发出“噗!噗!”的叫声。当捕食者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吓得赶快逃跑。如果猎食者在这种刀枪林立、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仍不听警告继续向豪猪进攻,那么豪猪就只好调转屁股,以屁股对准入侵者,并且倒退着使臀部上的长刺刺向猎食者,与敌害作殊死的决斗。它以背部和臀部朝向入侵者,使全身的棘刺竖立起来并急骤地颤动,将身体倒退着向对方撞击。有时,它还能将背部的硬刺靠肌肉弹动的力量,一枝一枝地射出来,如同开弓放箭一般,只是这些箭射出后的力量很小,没有杀伤力,也许仅仅是吓唬敌人而已。不过,一旦被这些棘刺扎入皮肉,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大多数食肉动物都深知它的厉害,轻易不来招惹它,只有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或者那些无法捕捉行动敏捷的动物的衰老或伤残的食肉动物,才不得不向它发动进攻,结果不可避免地被刺得皮肉溃烂或者眼睛失明,甚至丧命。在自然界中,只是偶尔才有经验十分丰富的豹或猎狗,伺机将它踢翻,使其柔软的腹部朝上,才能将其制服。
豪猪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区丘陵,在靠近农田的山坡草丛或密林中数量较多。豪猪行动缓慢,反应较差,头骨及下颌均为豪猪型,咬肌穿过大眶下孔,夜出觅食常循一定的路线行走,并连续数晚在同一地点觅食,豪猪在冬季有群居的习性。当受到威胁时,这些刺会竖起来并”嘎嘎”作响,警告攻击者离远点。如果攻击者还不走开,豪猪就会背着着它冲过去,如果豪猪的刺只是很松地嵌在皮肤上,那是很容易脱落的。可是一旦豪猪的刺刺进了脸或皮肤里,就很难拔掉了,豪猪的刺会深深扎进肉里,引起伤口感染,给伤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死亡。豪猪特别喜欢吃盐。它们会啃汗手握过的工具把柄甚至啃碎玻璃,只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一些。
性味功能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黄疸,奔豚和脚气,烧一具,空腹温酒冲服二钱匕,即可消除。
真伪鉴别
亚种分类
豪猪亚目(Hystricomorpha)南美豪猪类(Caviomorpha)和非洲豪猪(Phiomorpha)两个大类(或亚目)及旧大陆豪猪(Hystricidae)一个地位不定的小科。
南美、非洲两类豪猪都同时出现在早渐新世。由于它们的头骨、咬肌、牙齿都极相似,而地理分布却相隔在大西洋两岸,如何解释这两大类关系是化石啮齿类研究中引起热烈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与大陆漂移有关。当中始新世时南大西洋较窄,有可能乘“天然筏”彼此迁徙。有人认为两类豪猪都起源于北美副鼠类(Reithroparamys),分别经亚洲迁入非洲和经中美进入南美的。还有人认为它们都起源于南亚的面包鼠类而传至非洲、南美。
豪猪栖息于低山森林茂密处穴居。在新大陆(南北美洲)和旧大陆(亚洲、非洲和欧洲)都生活着豪猪。 但这两地的豪猪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大陆的豪猪是攀树的,而旧大陆的豪猪全都生活在地面上物种分类豪猪是啮齿目下的美洲豪猪科或豪猪科,共有27个物种。这两科有一些分别,且不是近亲。它们与刺猬不同,且与针鼹科相差甚远。豪猪的大小差别很大,南美洲的Coendou rothschildi的体重小于1公斤,但非洲冕豪猪则重超过20公斤。
种植技术
繁殖状况
豪猪一般个体重14公斤,最大个体重20公斤左右,豪猪瘦肉率极高,几乎达100%,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八个月体重可达到13公斤左右为成年猪。豪猪八个月即可达性成熟,怀孕期四个月左右,繁殖不受季节限制,但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6月是繁殖高峰期,自然状况下年产仔1-2胎,胎产仔1-2只,人工养殖通过技术处理,年产仔2胎,胎产仔2-4只。养殖户可常年引种。豪猪在秋冬季节发情,春季或初夏产仔。豪猪晚间进行交配,由于一般都未采用电子扫描技术,故很难观察到一晚交配几次。豪猪怀孕期110天左右,哺乳期50天左右,通常一年两胎,一胎二仔。
饲养繁殖:由于野生豪猪日益枯竭,面临绝迹,中国林业部门已将豪猪列入保护物种,禁止捕猎而人工养殖豪猪,中国刚刚起步,这一新兴养殖产业的开发,有着特殊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市场前景。
人工饲养以农家饲料为主,主要有红薯干、玉米、南瓜、大豆、萝卜、等多种蔬菜及野草,饲料简单丰实,来源广。食时,分多次拌土霉素钙盐或环丙沙星以预防疾病。人工养殖豪猪,以圈养最好,便于管理,笼舍建造设施很简单,投资小,饲养密度为1-2只/m2,均实行生料饲喂,人工养殖豪猪工作强度轻,一般一个劳力年可养400-500头。人工养殖豪猪经济效益明显,市售价70-90元/公斤,饲养一只豪猪年生产成本只需120元左右,如按豪猪生长速度八个月体重13公斤,市售价70元/公斤计算,一只商品豪猪可创利790元,如饲养一只母豪猪效益更加突出。
半散放饲养
选坐北朝南,排水条件较好,土层较厚,有林木的丘陵坡地建场。四周围墙高1.1-1.2米,(围墙底部先挖深50公分,宽20公分的地槽,倒入混凝土,再在地槽上面砌围墙,以防豪猪从围墙底部掘洞逃逸)并安装好供饲养人员进出的铁门。场地面积大小按设计放养种群数量而定。公母比例1:3-1:4为宜。放入豪猪种猪和饲料在围墙内,豪猪会自行掘洞栖息和采食。
人工圈养
建有屋面顶棚,养殖圈舍分内外窝室。并铺有坚固的水泥地面(地面上放置垫草)内外窝室建筑面积一般宽为2米,长3米,高1.1-1.2米;内窝是豪猪栖息和产仔的处所,外窝室是供其活动和晒太阳的场地,外窝室靠铁门的一侧砌有饮水池。饲料放置,雨天放在内窝室,晴天则可放在外窝室。
两者区别
人工圈养豪猪主要是通过水泥建筑的形式,除了底部应铺有坚固的水泥地面之外,四周的墙体应保持在一米以上的高度,而且还应区分内外窝,因为豪猪需要内窝进行繁殖交配,这种方式所需要的工程量相对偏大,所带来的成本开支也更多,不过安全性能更高。
半散放饲养,选择合适的地方围墙,底部土层应该保持质地厚实而硬,围墙墙体应下挖至少半米防止豪猪掘洞逃跑。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成本更小,小规模的豪猪养殖更加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