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针

2025-01-22 10:11:29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中文名:三颗针

英文名:Barberry Root,Root of Chinese Barberr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pliretii Schneid.

别名:

钢针刺、刺黄莲。

概述

本品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细叶小檗、刺黑珠、蓝果小檗、猫刺小檗、匙叶小檗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

1、细叶小檗,落叶灌木,高1-2m.老枝灰褐色,具光泽,幼枝紫褐色,密生黑色疣状突起,刺短小,通常单一,生于老枝或干枝条下端的刺有时3分叉,长4-9mm。叶簇生;无柄;纸质;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匙形,长1.5-4cm,宽5-1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或灰绿色,具羽状脉。总状花序下垂,长3-6cm,有花6-20朵;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黄色,外面带红色,直径6mm,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长约1.5mm;子房圆柱形,内含胚珠2粒,无花柱,柱头头状扁平.浆果长圆形,长约9mm,熟时红色.种子倒卵形,表面光滑,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2、刺黑珠,常绿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节间长3-6cm,幼枝带红色,老枝黄灰色或棕褐色,有时具稀疏而明显的疣点。刺坚硬,3分叉,长1-3cm。单叶互生或3片簇生;几无柄;叶革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急尖,有小尖刺,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黄色,边缘具15-25个刺状小锯齿,齿距2.5-4mm,叶脉网状密集。花3-10朵簇生,花梗长1-2cm;小苞片披针形;萼片6,长圆形或卵形;花淡黄色,直径约1cm,花瓣6,先端微凹,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4.5mm,与花瓣对生;子房圆柱形,内有2-3粒胚珠,柱头头状扁平。浆果卵形至球形,蓝黑色,长6-7mm,直径4-6mm,柱头宿存,无花柱,无粉或微有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3、蓝果小檗,落叶灌木。幼枝带红色,老枝淡黄色,有小疣点,针刺3叉,粗壮,长1.5-3.5cm。叶披针形,长5-11cm,宽1-2c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齿10-24,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光泽。花2-10朵簇生;花梗长1.6-3.5cm;小苞片卵形;外萼片长圆状卵形;微带红褐色,中萼片与内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爪;雄蕊长4mm;子房有胚珠4-5。桨果卵球形至椭圆形,被蓝粉,无宿存花柱。

4、猫刺小檗,常绿灌木,高达2m。茎直立,多分枝,幼枝淡黄色,具少数疣点,刺坚硬,三分叉,长1-2.5cm。叶簇生,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状倒卵形,长3-6cm,宽6-9mm,先端急尖,基部急狭呈极短的柄,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边缘有5-18个刺齿,齿长1.5-2.5mm。齿长3-7mm,侧脉几与中脉垂直,细脉不显著。花8-20朵簇生,花梗长5-15mm,小苞片2,卵状长圆形,长约2mm;萼片6,排成2轮;花黄色,6瓣,卵形至倒卵形,雄蕊6,离生;子房椭圆形,内含2-3个种子,稀3,宿存花柱长0.5mm。浆果椭圆形,熟时红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8-10月。

5、匙叶小檗,落叶灌木,高0.5-1.5m。枝条细瘦,具条棱,幼枝后期变紫红色,老枝暗灰色,散生黑色疣点。刺通常不分叉,坚硬,长1-3cm。叶3-8片簇生;常为匙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1-5cm,宽0.3-1cm,先端近急尖,有时具小尖头,基部渐狭成柄,通常全缘,稀具少数细锯齿。简单的总状花序,长2-4cm,花密生,15-35朵,花梗长1.5-4mm;苞片长圆形,稍短或与花梗等长。小苞片通常红色,长约1mm,花瓣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微急尖,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1.5mm;子房含1-2粒胚珠。浆果球形,淡红色带。

生态环境

细叶小檗,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山坡、路旁或溪边;

刺黑珠,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荒地、路旁及山地灌丛中;

蓝果小檗,生长在山地灌丛中。猫刺小檗,生海拔600-2000m的山坡、路旁及林缘;匙叶小檗,生于海拔300-800mm的河滩、戈壁滩或山坡灌丛中。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去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形状规格

1、细叶小檗,根圆柱头形,有分枝,稍扭曲,直径0.3-1.2cm。表面黄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部分外呈鳞片状外卷或剥落。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皮部窄,黄棕色,木部鲜黄色。气无,味苦。

2、刺黑珠,根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直径0.3-0.7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外皮剥落处露出灰黄色木部。质硬,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皮部薄,棕色,木部黄色。气无,味苦。

3、蓝果小檗,根圆柱形,扭曲较明显,有分枝,直径0.15-0.6cm。表面褐棕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支根质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薄,棕色,木部鲜黄色。气无,味苦。

4、猫刺小檗、匙叶下檗,根圆柱形,稍扭曲,有少数分枝,长10-15cm,直径1-3cm。根头粗大,向下渐细。外皮灰棕色,有细皱纹,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鲜黄色。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气徽,味苦。以色黄、苦味浓者为佳。

12

性味功能

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痢利,腹泻,黄疸,湿

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等症。

化学成分:

1、细叶小檗根含小檗碱(berberine)1.16%,小檗胺(berbarmine)2.7%,还含掌叶防已碱

(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

2、刺黑珠根含小檗碱3.68%,小檗胺1.82%,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3、蓝果小檗茎含小檗碱1.08%,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及小檗胺。

4、猫刺小檗根含小檗碱2.31%,小檗胺3.84%,还含掌叶防已碱及微量药碱。

5、匙叶小檗根含小檗碱1.58%,小檗胺0.81%,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血液及淋巴系统的作用,降压作用,负性肌力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矽肺作用,抗肿瘤作用。

真伪鉴别

根横切面:

(1)细叶小檗,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窄。皮层和韧皮部稀疏散有单个黄色纤维,偶见2-3个成束。韧皮射线细胞1-5列,略呈漏斗状。形成展呈微波状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均木化;木射线宽I-5列细胞,可见孔沟及纹孔,细胞中偶含草酸钙方晶,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2)刺黑珠,木栓细胞10余列,壁木化。皮层狭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散有淡黄色纤维束和石细胞。韧皮部纤维束多成层排列,并伴有石细胞,近形成层处渐少;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并常数个含晶细胞径向排列。形成层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木化,常可见年轮环;木射线宽2-6列细胞,细胞有明显纹孔,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3)蓝果小檗,木栓层为数列扁长方形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由5-6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与韧皮部界限不甚明显。皮层和韧皮部有黄色的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或2-3个成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木化,可见数环年轮;木射线宽I-7列细胞。射线细胞会草酸钙方晶1至数个,近形成层处较多见,含晶细胞有时数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淀粉植。

粉末特征:

(1)细叶小檗根 粉末棕黄色。

①韧皮纤维黄色,多单个散在,梭形,直径14-31um,长172-20um,壁厚,强木化,孔沟明显或不明显。

②木纤维众多,黄色,成束,直径18-29um,长205-24umn,壁较薄,孔沟不明显。

③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4108um。

④木栓细胞多角形,壁徽木化。

(2)刺黑珠根 粉末棕黄色。

①韧皮纤维众多,淡黄色,梭形,末端钝圆,直径20-49um,长144-242um,孔沟明显。

②木纤维淡黄色,成束,直径10-31um,长215-390um,nk檗较薄,有稀疏孔沟及纹孔。

③石细胞淡黄色,类长三角形、类图形或类长方形,直径27-62um,长可达119um,檗厚,孔沟明显。

④草酸钙方晶较多。

⑤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16-53um。

⑥木栓细胞多角形,壁木化。

(3)蓝果小檗根 粉末棕黄色。

①草酸钙方晶直径8-29um,多存在于韧皮射线细胞中可见多个上方晶。

②韧皮纤维黄色,梭形,末端稍钝,直径17-39um,长110-237um,壁厚,木化,孔沟明显,胞腔狭或较宽。

③木纤维多碎断,直径10-25um,长254-846um,壁薄,可见斜纹孔。

④石细胞黄色,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长径可达218um,壁厚,孔沟明显,有时孔沟呈分技状。

⑤导管主为具缘纹乱和网纹导管,直径14-4lum,导管分子末端长尾状。

⑥木栓细胞类多角形,壁微木化。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滴加5%盐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可见大量黄色针状结晶簇。(检查小檗碱)

(2)取粉末0.5g,加少量水浸泡,取上清液ml,加稀盐酸数滴,再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立即呈橘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取上清液2ml,沿管壁加溴水1ml,两液交界处显樱红色环。(检查小檗碱)

(3) 取粉末0.5g,加甲醇浸泡30min,取上清液2ml,蒸至近干,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将溶液置于白瓷板上观察,显墨绿色。(检查小檗碱)

(4)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0.5g,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用。硅胶9g,加石膏1g和一定量水铺后,120℃活1.5h。展开剂(甲)氯仿一甲醇一氨(15:4:1);(乙)乙酸异戊酯一甲酸一无水醇(70:20: 10)。展开2次,展距16m。紫外光灯下观察,小檗碱和掌叶防已碱显黄绿色荧光,药根碱为暗斑,小檗胺呈淡蓝荧光。再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色点均呈污红棕色斑点。

药典标准

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拟獴猪刺Berberissoulieana Schneid.、小黄连刺Berberis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或匙叶小檗Berberis vernae Schneid.等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有少数分枝,长10~15cm,直径1~3cm。根头粗大,向下渐细。外皮灰棕色,有细皱纹,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不平坦,鲜黄色,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气微,味苦。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直径12~30μm,淡黄色至黄色,长梭形,末端钝圆、渐尖或平截,边缘有时呈微波状弯曲,孔沟明显。石细胞黄棕色,不规则形或类长圆形,直径20~55μm,纹孔及孔沟明显。草酸钙方晶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8~25μm,散在或存在于韧皮射线细胞中。木栓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可见淡黄色棕色团块。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0.5:1)的上层溶液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4: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 不得少于0.6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喷淋清水,润透,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栓皮易脱落。质坚硬,切面不平坦,鲜黄色,稍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鉴别]

[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咽痛目赤,聹耳流脓,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