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

2025-01-22 14:32:07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名:浮小麦

英文名:Blighted Wheat, shriveled wheat, light wheat

拉丁文名: Fructus Tritici Levis

概述

本品为禾本科属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本草汇言》载:"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本经逢原》曰:“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食粮之一,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

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炮制:

浮小麦: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捞出,干燥。

炒浮小麦:取净浮小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形状规格

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mm,直径经2.6mm。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志人稃。腹面有一深陷 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四化建设性差。无臭,味淡。

性味功能

味甘,性凉。归心经。具有除虚热,止汗的功效,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症状。

真伪鉴别

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1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1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4胞。种皮棕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其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野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

①淀粉粒为主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u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u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少复粒,由2-4或多分粒组成。

②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28-232um,直径6-21um,壁念珠状增厚。

③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20um,直径16-42um,壁念珠状增厚。

④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

⑤非腺毛单细胞,长40-950um,直径10-30um,壁厚5-10um。

理化鉴定:

薄层角谱,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1,冷浸过夜,上清液作点样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热后果糖、蔗糖、棉子糖显蓝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