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草
2025-01-22 14:33:04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中文名:辣蓼草
拉丁文名:Herba Polygoni Salicifolii
概述
本品为萝科萝属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福建、河南、安徽、江苏、广东等地。
形态特征
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柳叶大马蓼,绵毛大马蓼。一年生草本,高0.5-2.5m。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色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膜质;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花柱2。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生态环境
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夏、秋间采收,晾干。
形状规格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性味功能
辛,性温。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功效。治于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等症状。
真伪鉴别
真伪鉴别:
粉末特征:
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长80-273μm;单细胞非腺毛较少,长约至1120μm,直径约7μm,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腺毛较多,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4-15个细胞,直径27-36um。
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腺毛偶见。
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