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青果
别名
橄榄子、余甘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黄榄、甘榄。
概述
橄榄青果出自《日华子本草》;1.《岭表录异》:橄榄树,有野生者,子繁树竣.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音如桃胶,油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损,干后坚于胶漆,着水益干耳。2.《开宝本草》:橄榄,其树似木梭子树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诃子无棱瓣。生岭南,八月、九月采。又有-种名波斯橄榄,色类亦相似,其形核作二,可以蜜债食之,生邑州。
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产地分布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橄榄 常绿乔木,高10-20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淡灰色,平滑;幼枝、叶柄及叶轮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cm;小叶11-15,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曹杯状,3浅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长约3cm,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两端锐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多为栽培。
生长习性
喜高温多湿气候,平均温度20-22℃生长最为适宜。不耐寒,霜冻较严重地区易受冻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为好。幼树期可与豆类作物套作。
采收加工
培育6-7年结果,8-9月待果实外皮呈绿色带微黄时采摘,洗净,鲜用或用微火烘干。
形状规格
果实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质硬。果核梭形,暗红棕色,具纵棱;内分3室,各有种子1粒。果肉味涩,久嚼微甜。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甘;酸;涩;性平。归肺、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
药典标准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窦。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质硬。果核形,暗红棕色,具纵棱;内分3室,各有种子1粒。气微,果肉味涩,久嚼微甜。
【鉴别】(1)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3列厚壁细胞,含黄棕色物,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10余列薄壁细胞,有维管束散在,油室多散列于维管束的外侧。内果皮为数列石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本品粉末棕黄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壁较厚,含黄棕色物。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壁不均匀增厚,内含或散在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石细胞多见,由数个紧密排列或单个散在,呈纺锤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细密,有的纹孔明显。导管多为螺纹。
(2)取本品粉未1g,加乙醇10m1,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漫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性状】 【鉴别】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