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籽

2025-01-23 16:49:02 内容管理员 2

别名

南瓜仁、 白瓜子、金瓜米、窝瓜子、倭瓜子。

概述

本品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的种子。

产地分布

本品全国各地均产,其主产于四川、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南瓜,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不耐高温、不耐低温、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士壤栽。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食用南瓜时,收集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晒干。

形状规格

种子扁圆形,长1.2-1.8cm,宽0.7-1cm。表面淡黄白以至淡黄色,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毋稍有棱,一端略尖,先端有珠孔,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除去种皮,有黄绿色薄膜状胚乳。子叶2枚,黄色肥厚,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甘。以颗粒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甘,性平。归大肠经。具有杀虫,下乳,利水消肿功效。主治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等症状。学成分:种子含油16.4%,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 palmitic 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还有亚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蔲酸(myristic acid)。还含类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三酰甘油(diglyceride),单酰胆碱(pholphatidlylcholine),磷酯酰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tine),脑昔脂(cetebroside)等。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

药理作用:驱虫作用,抗血吸虫作用。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稍厚,微木化,下皮为8列薄壁细胞,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石细胞层1列细胞,类圆形,其内为薄壁细胞,细胞壁向外突起呈乳头状,细胞间隙较大。种子两端各有一维管束:种子内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子叶2片,细胞中含有脂肪油和糊粉粒。

应用鉴别:

槟榔与南瓜子,皆有驱除牛肉绦虫之功,前者能使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后者可使虫体之中段,后段麻痹,变薄变宽。功效相同,作用部位各异。使君子和南瓜子,皆能驱杀蛔虫。然使君子有杀蛲虫之功,南瓜子具驱绦虫之能。主治功效相同,兼长各异。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直播法:春播于2-3月,播前各子经浸种、催芽,按行株距2mx0.6m开穴点播,每穴施基肥5-10kg,下种2-3粒,出苗后每穴定苗1株。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待瓜苗长3-4片真叶时,按上法移栽定值。

(二)、田间管理:

苗期经常松土除草,施1-2次速效性提苗液肥,后再施1次养菖肥。结果期,重施1-2次重肥。阴雨天,应辅以人工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