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

2025-02-06 14:59:57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华瓜木、白龙须、木八角、橙木。

概述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一5m。叶互生,形状不一,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广大地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亦产。生于山野、灌丛和杂林中,村边路旁也常见。

产地分布

八角枫产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和西藏南部;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或疏林中。东南亚及非洲东部各国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5米,稀达15米,胸高直径20厘米;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绿色,无毛或有稀疏的疏柔毛,冬芽锥形,生于叶柄的基部内,鳞片细小。

叶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顶端短锐尖或钝尖,基部两侧常不对称,一侧微向下扩张,另一侧向上倾斜,阔楔形、截形、稀近于心脏形,长13-19(-26)厘米,宽9-15(-22)厘米,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锐尖或钝尖,叶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除脉腋有丛状毛外,其余部分近无毛;基出脉3-5(-7),成掌状,侧脉3-5对;叶柄长2.5-3.5厘米,紫绿色或淡黄色,幼时有微柔毛,后无毛。聚伞花序腋生,长3-4厘米,被稀疏微柔毛,有7-30(-50)花,花梗长5-15毫米;小苞片线形或披针形,长3毫米,常早落;总花梗长1-1.5厘米,常分节;花冠圆筒形,长1-1.5厘米,花萼长2-3毫米,顶端分裂为5-8枚齿状萼片,长0.5-1毫米,宽2.5-3.5毫米;花瓣6-8,线形,长1-1.5厘米,宽1毫米,基部粘合,上部开花后反卷,外面有微柔毛,初为白色,后变黄色;雄蕊和花瓣同数而近等长,花丝略扁,长2-3毫米,有短柔毛,花药长6-8毫米,药隔无毛,外面有时有褶皱;花盘近球形;子房2室,花柱无毛,疏生短柔毛,柱头头状,常2-4裂。核果卵圆形,长约5-7毫米,直径5-8毫米,幼时绿色,成熟后黑色,顶端有宿存的萼齿和花盘,种子1颗。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1月。

生长习性

阳性树,稍耐阴,对上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具一定耐寒性,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性味功能

八角枫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根和皮药效最好,根名白龙须,茎名白龙条。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叶用于跌打骨折,外刀伤出血;花用于头风痛及胸腹胀满。

种植技术

种子繁殖:

长江以南于2-3月播种,黄河以北在4-5月播种,按行距750px开浅沟条播,第1hm²用种量75-90kg,播后覆土25px或用草木灰覆盖,出苗后逐次间苗,保持株距7-250px。当苗高80-2250px时,可出圃移栽,于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发前起苗,带土定植,行株距2.5mx2m。

分株繁殖:

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树的分蘖苗栽种。或先1、2年把根挖伤,促使多生幼苗,选高60-90厘米的幼苗,连根挖起栽种。栽法与育苗移栽相同。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的,当种子发芽时要揭去盖草,并经常注意浇水。苗出齐后,要除草、追肥一次。苗高10-13厘米时,要松土、追肥一次。冬季落叶后,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移栽后的2、3年中,每年要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春季发叶前,第2次在6月,第3次在冬季落叶后。每次中除后都要追肥。

发展前景

八角枫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根和皮药效最好,根名白龙须,茎名白龙条。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叶用于跌打骨折,外刀伤出血;花用于头风痛及胸腹胀满。

树皮纤维可编绳索,木材可作家具及天花板。

八角枫株丛宽阔,根部发达适宜于山坡地段造林,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有良好的作用。八角枫的叶片形状较美,花期较长,栽植在建筑物的四周,作为绿化树种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