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

2024-12-13 14:25:27 内容管理员 19

别名

芒消、盆消、马牙消、英消。

概述

本品为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的提纯品。成无己:"《内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软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陶弘景曰: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者,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此云生于朴消,则作者亦好。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汤液本草》称:"《本经》谓芒硝利小便而堕胎。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等海边或盐场附近。

形态特征

朴硝,晶体结构属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有时为板条状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状。集合体通常为致密或疏松的块体,或呈皮壳、被膜或盐华。无色透明,多为白色及带浅黄、灰白或绿、蓝等色调,含有机质者发黑。条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鲜断面玻璃光泽,风化面无光泽;致密集合体表面不平呈蜡状、油脂状光泽。一组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性脆,易碎为粉末状。纯者溶于水。在干、热条件下风化失水转化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强烧之火焰为黄色钠盐,经常含共存矿物组分;主要为钙、镁、钾的硫、硝酸盐及卤化物(如石膏、钙芒硝、泻利盐、石盐、钠硝石)以及粘土矿物等。

生态环境

生于海边地或盐场附近。

形状规格

本品为针状、粒状集合体,呈为棱柱状、不规则块片状或颗粒状。无色、类白色,透明;具玻璃样光泽。露置空气中表面渐风化成一层白色粉末(无水芒硝)。体轻,质脆,易碎。气无。断面不整齐。味咸微苦、凉。极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剂。以条块状结晶、无色、透明者为佳。

性味功能

辛苦咸,寒。归胃,肺,脾,肾,小肠,三焦,大肠经。具有软坚泻下,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功效。治于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症状。化学成分:主要含硫酸钠(Na2SO4·10H2O)。此外,常夹杂种种物质如食盐、硫酸钙、硫酸镁等等。芒消在大气中容易失去水,故表面常呈白粉状;此种风化的芒消,其硫酸钠含率可超过44.1%。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多呈板状或板条状;薄片中无色透明;折光率Np=1.394,Ng=1.398,负突起很低。最高干涉色为I级黄;斜消光,消光角:Ng^C≈31°。二轴晶;负光性。

品质标志(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硫酸钠(NaSO4)不得少于99.0%。(2)杂质含量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芒硝"检查"项规定:

①铁盐与锌盐:取本品5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2滴,煮沸5min,再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分别加稀盐酸、亚铁氰化钾试液各1ml与适量水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不得发生浑浊或显蓝色。

②镁盐:本品水溶液(1→20),加氨试液与磷酸氢二钠试液各1ml,5min内,不得发生浑浊。

③干燥失重: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为51.0%-57.0%。

④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⑤本品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理化鉴定:

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检查钠盐)。

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检查钠盐)(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药典标准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

[性状]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鉴别]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通则0301)与硫酸盐(通则0301)的鉴别反应。

[检查]铁盐与锌盐取本品5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2滴,煮沸5分钟,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加稀盐酸1ml、亚铁氰化钾试液1ml与适量的水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不得发生浑浊或显蓝色。

镁盐 取本品2g,加水20ml溶解后,加氨试液与磷酸氢二钠试液各1ml,5分钟内不得发生浑浊。氯化物取本品0.20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5%)。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为51.0%~57.0%(通则0831)。重金属取本品2.0g,加稀醋酸试液2ml与适量的水溶解使成25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10mg/kg。

砷盐 取本品0.20g,加水23ml溶解后,加盐酸5ml,依法检查(通则0822),含砷量不得过10mg/kg。

酸碱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取10ml,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置105℃干燥至恒重后,取约0.3g,精密称定,加水200ml溶解后,加盐酸1ml,煮沸,不断搅拌,并缓缓加入热氯化钡试液(约20ml),至不再生成沉淀,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静置1小时,用无灰滤纸或称定重量的古氏坩埚滤过,沉淀用水分次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并炽灼至恒重,精密称定,与0.6086相乘,即得供试品中含有硫酸钠(Na2SO4)的重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硫酸钠(Na2SO4)不得少于99.0%。

[性味与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液中服用。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