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红土。
概述
赤石脂,中药名。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I4(S14010)(0H)8·4H,0]。分布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安徽、山西等地。具有涩肠,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疮脓水浸淫。
产地分布
产地有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西藏羊八井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单斜晶系。很少成结晶状态,多数为胶凝体。白色通常染有浅红、浅褐、浅黄、浅蓝、浅绿等色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疏松多孔的则呈土状光泽。有平坦的贝壳状断口。硬度1~2。比重2.0~2.2,随水分子的含量而有变化。性脆。可塑性强。有土样气味,致密块状者在干燥时可裂成碎块。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生态环境
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形状规格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光滑如脂。质细腻,易砸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归经:脾;胃;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局部平坦,全体凹凸不平。浅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红白相间呈花纹状。土状光泽或蜡样光泽;不透明。体较轻,质软,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平坦,具蜡样光泽。吸水力强,舐灾害粘舌。微有粘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以色红、光滑细腻、质软、易断、吸水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微带黄褐色。结晶极细,一般偏光显微镜的放大数倍根本不能分辩其晶粒界限;低负突起或低正突起,很不明显。干涉色很低。几乎似均质体。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水高岭石呈棒状集合体。
(1)取本品1小块(约1g),置具有小孔软木寒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较多水生成,小块颜色变深。報宫铴汾郫蛑疡玩(检查结水)
(2)取本品粉末约1g,置瓷蒸发皿中,加水10ml与硫酸5ml,加热至产生白烟,冷却,缓缓加水20ml,煮沸2-3min,滤过,滤渣为淡紫棕色,滤液显铝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白石脂”条。
(3)取上述滤液1m,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发生深蓝色沉淀。。(检查铁盐)
药典标准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0〕。采挖后,除去杂石。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淡,之无沙粒感。
饮片
【炮制】赤石脂 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细粉。煅赤石脂 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红透。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用法与用量】9~12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不宜与肉桂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