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
概述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本品性状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
产地分布
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呈不规则块状,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淡红色或黄褐色,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质松显粉性,易碎,断面白色或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小孔隙,有吸湿性。无臭,味微涩。以体轻、质松,块大,色白或淡红者佳。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无臭,味微涩。甘,平。归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真伪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
(2)浮水甘石(水锌矿)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药典标准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气微,味微涩。
[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在105C干燥1小时,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振摇使锌盐溶解,加浓氨试液与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 各10ml,摇匀,加磷酸氢二钠试液10ml,振摇,滤过。锥形瓶与残渣用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1份与水4份的混合液洗涤3次,每次10ml,合并洗液与滤液,加30%三乙醇胺溶液15ml与铬黑T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069mg的氧化锌(ZnO)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饮片
[炮制]
炉甘石 除去杂质,打碎。
煅炉甘石 取净炉甘石,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红透,再照水飞法(通则0213)水飞,干燥。
[性状]
本品呈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粉末;体轻,质松软而细腻光滑。气微,味微涩。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56.0%。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